白主任神情非常遗憾地走出了手术室,向焦急地等候在门口的王大妈说:“我已尽了最大努力了,但长在老赵胆管上的肿瘤还是无法切除,太遗憾了,你们来得太晚了。”王大妈听罢,半晌才缓过神来,只有默默地流泪,恨自己医学知识懂得太少,也怪年轻大夫没经验,把病给耽误了,否则也许,唉……
原来,大约两个月前,老赵莫名其妙地开始不想吃饭,总感觉没劲儿,没几天,家里人发觉他的白眼球有点发黄,脸上身上也开始变黄,就劝他到医院看看,他想自己又不发烧,身上也不痛,就没在意,以为休息几天就能好了。一晃十几天过去,身上黄得越来越重,并且搔痒难忍,这才在老伴的陪同下到附近一家基层医院看病,对大夫说自己可能得了“肝炎”,年轻的大夫也没多想,就给收入院,按“黄疸性肝炎”开始治疗。可一个月过去了,病情不但没缓解,黄疸反而越来越重,大便也变得灰白灰白的,体重下降了十余斤,一做B超发现胆管明显增粗,大夫这才想到会不会是外科病?辗转几个医院,最后来到这家部队大医院的肝胆外科。经B超、CT及化验检查,确诊为胆管癌,决定手术探查,可是术中发现癌肿已侵犯了重要血管,并有淋巴结转移,无法切除了。教训太深刻了,白主任把全病房的病人及家属召集在一起,决定给他们上一课,让他们回去后也宣传宣传医学科普知识。
黄疸可以分为内科黄疸及外科黄疸。大多数情况下,内科黄疸是指“黄疸性肝炎”,而外科黄疸又有良性、恶性之分,重要之处就在于及早发现恶性肿瘤,及时手术治疗,延长生命。胆汁是由肝脏产生的,患了肝炎后,肝细胞受损害,胆红素直接入血,把巩膜及皮肤染黄,就形成了内科黄疸;正常情况下,胆汁通过胆管排入肠道,部分随粪便排除,所以大便是黄色的。如果胆管有结石、狭窄、恶性肿瘤(多为胆管癌或胰头癌)时,胆汁不能排入肠道,淤积入血而形成外科黄疸,故又称“梗阻性黄疸”。大便因没有胆汁也就变灰白了。外科黄疸中,良性病(结石、狭窄)往往有肚子痛及发烧,容易引起注意并及时就医;而恶性病既无腹痛也无发烧,极易与“黄疸性肝炎”相混,因而是隐蔽又凶恶的“敌人”。然而,掌握了它的特点后,要区分也不难,有几点要注意:①黄疸程度逐渐加深,无腹痛不发烧。②大便颜色变浅。③体重下降较明显。④化验肝功除了转氨酶升高外,直接胆红素占总胆红素的比例超过50%。⑤B超、CT证实胆管扩张或能看到肿块。以上几点随着病情加重会越来越明显,作为患者,注意到前两条是至关重要的,一旦有这种情况,应尽快到肝胆外科就诊,以便得到及时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