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对135名肥胖儿童进行检查,发现脂肪肝的发病率约为20%。广西医科大学附院对40个单位的10 923位职工进行B超检查,发现肝内脂肪浸润者1 134名,占10。38%。20世纪90年代日、美等国学者利用B超发现,脂肪肝发病率占总人口的10%。因此,目前脂肪肝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
脂肪肝是指脂肪在肝内的过度蓄积。正常人肝脏的脂肪含量占肝脏重量的5%,其中60%为磷脂,其余为三酰甘油、脂肪酸、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当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的10%或组织学上肝细胞半数以上有脂肪变性时,即为脂肪肝。
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器官,有合成、利用和转运脂肪的作用。当脂肪来源过多、合成增加而利用和释放减少时,即可导致脂肪肝。因此,脂肪肝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许多原因都可促成脂肪肝。常见的有长期大量饮酒、肥胖、糖尿病、病毒性肝炎等,其他如营养不良、内分泌障碍、某些药物(如四环素)、炎症性肠病等,也可引起脂肪肝。还有一种较少见的妊娠急性脂肪肝,可导致母婴死亡。
一般而言,轻度脂肪肝没有任何不适。中、重度脂肪肝可有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泻、肝区隐痛、右肩背部酸痛发胀、容易疲劳等,体格检查时可发现肝脏肿大,但多数没有压痛;严重者可有脾脏肿大、黄疸等。实验室检查主要有肝功能异常,如血脂(三酯酰甘油、胆固醇等)和转氨酶的升高等。B超或腹部CT检查有独特的表现。值得一提的是,以上这些改变并无特征性,也就是说许多疾病都可有上述变化。
诊断脂肪肝最可靠的方法是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即用一根特制的穿刺针,经皮肤穿刺肝脏,采取少量肝组织进行病理检查。B超和CT检查虽然不及肝穿刺活检可靠,但对中、重度脂肪肝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当肝脏的脂肪含量大于30%时,B超即可检出,如超过50%其敏感性可达90%。因此,在没有条件或病人对肝穿刺暂时有顾虑的情况下,可先进行该项检查。
一旦患了脂肪肝,患者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找出病因,有的放矢采取措施。譬如,长期大量饮酒者应戒酒。有统计表明,每日饮烈性酒80~120克,持续10年以上者,90%可有酒精性脂肪肝。营养过剩、肥胖者应严格控制饮食,使体重恢复正常。一般地说,正常男性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0,女性还要再减去2千克。大于正常体重20%即为肥胖。如不能控制体重,则可能引起肥胖性脂肪肝。再如糖尿病病人,约50%有脂肪肝。因此,积极有效地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性脂肪肝的关键。营养不良性脂肪肝患者应适当增加营养,特别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其他如内分泌紊乱、药物等引起的脂肪肝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做相应的治疗。不去除病因,脂肪肝是难以治愈的。
其次,调整饮食结构。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脂肪肝均需控制饮食,应该提倡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饮食。不吃或尽量少吃动物性内脏、无鳞的鱼类(如鳗鱼、带鱼)、蛋黄、蟹黄等。另外,糖类在体内可转变为脂肪,加重脂肪肝,所以不吃或尽量少吃甜食(包括含糖饮料)。多吃青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及高蛋白质的瘦肉、河鱼、豆制品等。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饮食习惯,不要吃零食,睡前不要加餐。
第三,适当增加运动,促进体内脂肪消耗。跑步(每小时至少6公里才能达到减肥效果)、仰卧起坐或健身器械锻炼都是很有益的。病毒性肝炎患者既需增加营养,又要卧床休息,加上肝细胞本身的病变,很容易发生脂肪肝,因而在疾病允许及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活动非常必要。
最后,药物辅助治疗。除治疗原发病外,这里主要指降血脂治疗。由于脂肪肝的病因复杂,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一般可从胆碱、烟酸肌醇酯、苯札贝特(必降脂)、非诺贝特、吉非贝特、多烯康等降血脂药物中选用1~2种。中药绞股蓝、月见草及山楂、绿茶等均有降脂作用。护肝去脂药如水飞蓟素(益肝灵)、肝得健、牛磺酸等也可服用。应该指出,降血脂药物的疗效并不确切,只能作为辅助治疗。市场上出售的减肥药不但价格昂贵,而且效果不肯定,使用不当反而加重肝脏损害,因此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脂肪肝并不可怕,早期发现积极治疗,一般都能痊愈,而且不留后遗症。但发现较晚或因症状不明显、麻痹大意而延误了治疗则可能发展为肝硬化,就不可能治愈了。所以,对脂肪肝决不能掉以轻心。脂肪肝的预防工作应从儿童做起,尤其是独生子女,想吃什么就给什么,活动又少,一旦变成“小胖墩儿”,恐怕已有脂肪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