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又称妊娠特发性脂肪肝,是发生在妊娠晚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本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如果对其早期表现认识不足,延误了诊断,母婴死亡率极高。其病因不明,由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多发生于妊娠晚期,而且只有终止妊娠才有痊愈的希望,所以推测与妊娠引起的激素变化有关。其病变为游离脂肪酸堆积在肝细胞和肾、胰等脏器,造成多脏器损害。本病多发生在妊娠28~40周,尤其多见于妊娠35周左右的初产妇,妊娠高血压疾病、双胎和男胎较多发生。
起病初期仅有持续性恶心、呕吐、乏力、上腹痛或头痛等不适,易与胃肠炎、肝病等消化系统疾病混淆。数天至1周出现黄疸且进行性加重,如不终止妊娠病情迅速发展,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如皮肤淤点、淤斑、呕血、便血、齿龈出血及颅内出血等)、低血糖、意识障碍、精神症状及昏迷、少尿、无尿,常于短期内死亡。
本病的预后与治疗的早晚密切相关,保守治疗母婴死亡率极高,迄今世界上尚无产前康复的先例。因此,一旦确诊或高度怀疑时,无论病情轻重、病情早晚,均应尽快终止妊娠。若早期终止妊娠,大多数病人的肝功能在产后迅速恢复,但若就诊晚、未及时终止妊娠,已发展至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等多脏器衰竭期,病人常发生全消化道大出血、全身皮下淤血甚至颅内出血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