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让慢性乙肝治疗效率步步升级?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副院长、感染病专家缪晓辉教授再次详细阐释了新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所提及的“慢性乙肝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优选策略”,并强调了一个关键词——优选。
所谓“优选”原则就是在乙肝抗病毒治疗之初就要进行细致的比较和评估,择优选择强效、低耐药的抗病毒药物。如果在选用某种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发现病毒水平下降不理想,病情控制不佳。此时就应当迅速及时地调整方案,选择更为有效的方法,将治疗策略进行彻底“优化”。
那么,究竟何时才是调整治疗方案的黄金时间点呢?缪晓辉教授表示,对于这个时间点,是有严格要求的。一般来说,乙肝患者用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到6个月发现病毒水平下降幅度<2 log10,就应该及早调整治疗方案,尽快将病毒载量降到最低,阻止或延缓疾病进展。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加药还是换药,在重新选择药物时应当遵循“疗效优先”和“预防耐药”的原则。“将疗效和耐药率作为治疗选择的首要考虑因素,并从长远角度计算治疗的综合成本和附加价值,结合自身经济承受能力和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缪晓辉教授强调。此外,无论是否进行了治疗升级优化,所有接受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患者都应该定期随访监测,及时了解治疗进展,观测病毒等其他指标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预防耐药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