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增长,肝病不仅会导致肝脏的日益损伤,还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由于肝病患者肝脏已呈现不同程度的病变,因此肝病患者尤其要注意饮食,饮食不当最易诱发肝病的恶变,那么肝病患者的饮食原则是什么呢?
肝病患者饮食总的原则是:综合营养,合理搭配,防止偏食。
肝病患者每日要摄取足量的维生素、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一日三餐要合理搭配,荤素相间,尽可能少食辛辣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避免养成偏食的不良习惯。每天坚持喝一杯牛奶,吃一个鸡蛋、二到三两精瘦肉(猪、牛、羊、鸡、鱼肉均可),一块豆腐,每天两种蔬菜(扁豆、菠菜、油菜、芹菜、黄瓜、香菇、木耳等任选)交换搭配,吃两个水果(苹果、梨、桃、香蕉等不限)。尽可能避免食用麻辣火锅、海鲜发物、油炸油煎、动物内脏等不易消化的食品。同时,要禁酒戒烟。
急性肝炎患者出现食欲差、恶心、腹胀、呕吐、厌油腻等症状,应以清淡易消化、富于营养的流质、半流质饮食为宜。在营养平衡的原则下,供给足够的蛋白质、糖、脂肪,控制热量的摄入。
保持一定的蛋白质摄入量。可吃些豆浆、鱼汤、蛋羹等,待病情稳定后,可食牛奶、瘦肉、鱼、鸡蛋、豆腐皮等。但急性发作期蛋白质摄入不宜过多,否则会加重病人肝脏的负担。
肝病患者除正常饮食外,不要过多地食用葡萄糖、果糖、蔗糖。因为吃糖过多会影响食欲,在肠道内发酵加重腹胀气,产热量过剩会转化为脂肪,贮存在肝脏,促发脂肪肝。社会上流传的“肝炎病人吃糖越多越好”的说法是不科学的。适量供应保证能量的需要,减少蛋白质的分解,对肝炎的恢复是有利的。
适量摄入脂肪。脂肪可提供热量,有利人体吸收维生素A、D、E、K,且对促进食欲有好处。所以,目前主张对脂肪不必过分限制。脂肪就是食用油、肥肉等食物。
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维生素有增强肝脏修复、解毒、止血的功能。可选食含维生素多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谷类、豆类、猪肝、鱼、乳制品等,这些食品中还含有人体必须的钙、磷、镁、锌等无机盐元素。
多饮水。慢性肝炎病人的饮食调理,过去很长时间一直强调“三高一低”,即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和低脂肪。但近年来的研究证明,这种饮食模式会引起病人肥胖及并发脂肪肝,甚至肝功能长期不正常,尤其是过量的蛋白质和糖会加重肝脏负担,造成消化不良,使肠内产生一些腐败物质,进一步损害肝脏。因此,应改变“三高一低”,强调营养平衡的原则,适量增加水份供应是很有必要的。
肝病饮食应遵循个性化原则
专家认为,肝病患者还应根据自己病情的轻重缓急,遵循个性化的饮食原则。例如肝硬化患者,饮食以软、凉、易消化食物为主,例如馒头、面条、面片、鸡蛋汤、火腿肠等,杜绝食用过硬、过热食品,防止上火、便秘,杜绝食用油炸食物、过硬食品(如烙饼、萝卜等)以及带刺食品(如鲤鱼、鲫鱼、草鱼等芒刺较多),因为带刺食品很可能划伤患者曲张的胃底和食道静脉,造成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患者切忌短期内大量食用高蛋白质食物,以防血氨浓度急剧上升,造成肝昏迷。除了应注意以上事项外,已经出现食道或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应避免进食生硬、粗纤维、煎炸及辛辣等刺激不易消化的食品,吃饭不宜过急过快。保持大便通畅,不宜过于用力,以防发生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晚期肝硬化病人还应注意控制高蛋白饮食,以防出现肝性脑病。
肝病患者不要“饭后百步走”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现在吃了饭到外面走路的人不少。但有肝病或者小三阳的人不适宜。
因为饭后胃肠消化吸收负担增加,血液循环加快,需要血量增加,在肝脏里面的血就会减少;另一方面,饭后如果散步,四肢血流量就会增加,进入肝脏的血液就更少了。上一期我们就讲到:“人动血运于诸经,人静血归于肝”,心平气和的时候,人很安静的时候,血在肝脏里最多,血对肝脏有营养作用,对护肝好处多。
在家静养的时候,站的时候血进肝脏少,躺着的时候就多一些。静卧时,从肝动脉流入肝脏的血液比站立时增加40%左右,这样一来,进入肝脏的营养物质也增加了。因此,为了保证肝脏的血流量和减轻肝脏的负担,有利于受损肝细胞的修复,肝炎病人以饭后休息l~2小时再适度散步或活动为宜。
肝病的饮食对于肝病的预后有着举足轻重的效果,不科学的饮食习惯会加重肝脏负担,引起肝脏进一步损害。因此,遵循肝病饮食原则,科学搭配膳食有助于肝病的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