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型肝炎病毒又名肠道传播型非甲非乙肝炎病毒,归类于萼状病毒科。戊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以急性患者为主。儿童(儿童食品)多为隐性感染,成人多为显性感染。戊型肝炎的流行特点类似于甲型肝炎,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峰,戊肝主要在亚洲流行,以侵袭青壮年为主,预后良好,很少发展为慢性肝炎。戊肝的传染源是急性期病人和病源携带者,其传播方式、临床表现类似于甲肝。无特效治疗方法,
戊肝与甲肝相似之处
戊型肝炎病毒是上世纪80年代发现的一种新的肝炎病毒。它和甲型肝炎病毒一样,都是引起急性肝炎的病原体。它的传播途径也与甲型肝炎相似,通过污染的水和食物经消化(消化食品)道传播。这两型肝炎的临床症状也差不多,都是急性发病,患病后有明显的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部分病人可出现黄疸。大部分病人经治疗后,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即可完全恢复正常,一般不会转为慢性肝炎。
戊肝与甲肝有何不同
根据临床观察,戊型肝炎在起病时的发热现象比甲型肝炎少见,且较轻。80%以上的甲型肝炎患者在发病初期都有发热,体温常高达39℃以上,而戊型肝炎只有一半的患者出现发热,一般体温在38~39℃。
戊型肝炎的消化道症状也较轻,多数患者有食欲减退,但很少出现甲型肝炎患者常见的呕吐、厌油(油食品)腻,甚至滴水不进那样严重的消化道症状。但千万不要因此就以为戊型肝炎的临床症状比甲型肝炎轻。临床研究发现,戊型肝炎病情并不像原来认识的那样轻,特别是老年(老年食品)
散发性戊型肝炎的病情相当严重。其病情的严重性主要表现在戊型肝炎患者不但常有明显的黄疸,而且黄疸期长,在恢复期的残留黄疸也不易消退,常发生胆管炎、胆囊炎等合并症。
戊型肝炎患者肝脏的病理损害较甲型肝炎明显,恢复缓慢,病程也较长,至少2个月,多为3~4个月。戊型肝炎的病死率也较高,达2.5%~5%,而甲型肝炎病死率为0.1%。
戊肝对哪些人威胁大
首先是老年人。从流行病学调查来看,在我国,甲型肝炎多感染35岁以下的青年人,而戊型肝炎多感染35岁以上的中年(中年食品)人和老年人,而且老年人感染了戊型肝炎后病情较重。
戊型肝炎还喜欢欺侮孕妇。在印度,患急性肝炎的孕妇(孕妇食品)中约有80%为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妊娠合并戊型肝炎危害相当严重,有报告显示,妊娠早、中、晚期戊型肝炎病死率分别达到1.5%、8.5%和21%。妊娠期戊型肝炎重症病例高达25%~30%。产妇往往在分娩或流产后病情立即恶化,或分娩前一天急剧恶化,迅速发生肝性脑病,产后(产后食品)出血也较多,死胎率亦高。
戊肝免疫学检查
戊型肝炎检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戊肝病毒IgM抗体、戊肝病毒IgG抗体,免疫荧光法直接检测粪便中戊肝病毒(HEV)颗粒。其临床意义如下:
(1)戊肝病毒IgM抗体(抗HEV-IgG)阳性表示近期有戊肝病毒感染,有急性肝炎临床表现时可诊断为急性戊型肝炎。
(2)戊肝病毒IgG抗体(抗HEV-IgM)阳性同抗HEV-IgM临床意义。
(3)戊肝病毒颗粒(HEV颗粒)阳性同抗抗HEV-IgM临床意义。
戊肝是一种人畜共患病
戊型肝炎通过消化道传播的途径已经明确,那么病毒的渊源何在呢?我国的研究人员曾对家畜感染戊型肝炎病毒状况进行过研究。根据研究人员从多个地区采集的猪血清、牛血清、羊血清和鸡血清的分析结果认为,戊型肝炎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猪可能是戊型肝炎的重要传染源。
戊肝的预防
戊型肝炎的预防主要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搞好饮食卫生。病人要注意隔离,并及时治疗。由于戊型肝炎的传播可能与猪有关,因此,饲养场一定要严格控制猪粪便污染周围环境等问题。另外,我国自行研制的戊肝疫苗的重大突破,也给戊肝的主动预防带来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