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周围的人群中,脂肪肝患者并不少见。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随着人们生活习惯与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临床B超技术的进步与广泛应用,近年来脂肪肝的检出率日益增多,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某些地区,脂肪肝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
脂肪肝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肝脏脂肪代谢障碍,脂类物质的动态平衡失调,致使肝细胞内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脂肪肝虽然常见,但过去人们的关注相对较少,认识上可能有些偏差。有的人以为脂肪肝预后良好,于健康无关紧要,对其掉以轻心。有的人则谈“脂(肪肝)”色变,在体检发现后精神紧张,慌慌不安,甚至还担心家人传染。确实,脂肪肝的预后并非都良好,据报道,重度肥胖性脂肪肝患者中约1/4的人并发肝纤维化,1.5%-8%的人并发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目前已公认为隐源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但是,脂肪肝不同于病毒性肝炎,它没有传染性,通过改变生活习惯与积极锻炼等可以有效预防,自我保健并配合药物治疗可较好促进健康恢复。
引起脂肪肝的原因很多,一为肥胖。肝脏B超普查发现,约50%的肥胖患者可并发脂肪肝。有的人虽然体重并未达到肥胖标准,但如果腹部皮下脂肪明显增加,也容易发生脂肪肝。此外减肥者如果体重骤减,每月下降5公斤以上,会动员脂肪组织中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从而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也容易引起脂肪肝与脂肪性肝炎。二为营养不良。由人体长期缺乏能量和蛋白质所致,目前在我国已很少见。三为饮酒。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对肝细胞均有损害作用,可引起其脂肪代谢紊乱;而且慢性酒精中毒可引起营养不良,这些因素导致脂肪肝形成。据统计,每日饮酒80—120克(约50度白酒半斤)或8瓶啤酒,持续10年以上,90%的人会发生脂肪肝。四为化学毒物或药物损害。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与药物代谢器官,挥发性有机物可经皮肤、消化道或呼吸道进入机体而导致肝损害,某些药物也可能诱发脂肪肝。五为糖尿病。脂肪肝主要与非胰岛素依赖性即II型糖尿病密切相关。六为高脂血症。各型高脂蛋白血症均可引起脂肪肝,但以高甘油三酯血症最为密切。此外,高血压、遗传与社会因素等,对脂肪肝的发病也有一定影响。
脂肪肝分类方法较多。根据病因的不同,分为酒精性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根据病程的长短,分为急性与慢性脂肪肝;根据肝组织病理变化特点,分为单纯性脂肪肝(包括大泡型与小泡型脂肪肝)、脂肪性肝炎与脂肪性肝硬化。其中急性小泡型与脂肪性肝硬化病情较重,预后较差。此外脂肪肝的预后尚取决于病因是否消除,如停止饮酒与毒物接触,以及是否合并肝炎或心脑血管疾病等。
临床上大多数脂肪肝患者肝功能并无异常,也没有明显与特异的症状,有的可能仅仅感到右肋部不适与胸腹部饱胀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厌油、呕吐、乏力、腹胀,肝区胀痛等状态,体检时发现肝脾肿大与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少数甚至可出现黄疸。如果发展为肝硬化,则可出现肢软乏力、腹部胀大、或者黑便出血等。诊断主要依靠B超或CT等影像学检查,此外可结合血清肝功能检查指标,如ALT活性与谷胱甘肽转移酶活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