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肝郁脾虚:一些学者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是长期嗜食肥甘厚味或因情志失畅及某些疾病等因素,使脾胃失其健运,湿热结聚成痰,肝失疏泄,以致痰湿互结于肝络而成。而另一些学者认为,外因为过食肥甘,嗜酒过度;内因为肝失疏泄,脾不健运,痰浊内生,留而成瘀,痰瘀互结于胁下而成,病位在肝脾。
2.肝肾亏虚,痰瘀痹阻:肾精亏虚,水不涵木,肝失疏泄,血脂失于运化,积于血中则为痰为瘀,若痹阻于肝,则为脂肪肝。一些学者认为,痰、湿、瘀是形成脂肪肝的条件,病机为肝失疏泄,气滞血瘀,脾失健运,痰浊内生。同时,肾为疾之根,脾之运化,全赖肾之鼓动,故与肾有关。
3.肝气郁滞,痰瘀内停:情志不疏,肝气郁滞,气滞血瘀,痰瘀内停,亦可造成本病发生。一些学者认为,过食肥甘,饮酒无度则伤脾,脾生痰湿,情伤于肝,肝气郁结,气郁血行不畅则瘀血内生,痰瘀互结,积于胁下,日久成本疾。
4.病程日久,痰瘀内结:脂肪肝是气滞、湿阻、热蕴、食积、痰凝、血瘀等因素互相影响,共同作用所致。在缓慢发展过程中,最终导致痰瘀互结于肝而致疾。即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损失于脾;同时肝胆疏泄不畅致脾虚,痰浊积留,痰浊阻络而血行不畅成瘀血,痰阻血瘀日久内结而成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