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的转归
乙肝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乙肝少见,基本都能自愈或被彻底治愈;慢性乙肝十分多见,却很难彻底治愈。调查显示我国慢性乙肝累积病例总数已超过一亿,由于没有根治的办法,病例数量还在缓慢增长。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的主要区别是感染病毒至发病时间的长短不同,感染后半年之内发病者称为急性乙肝,超过半年发病者为慢性乙肝。
急性乙型肝炎中绝大多数是可以完全治愈的,只要经过适当的休息、治疗,大都可以顺利自愈,既不变成慢性活动性肝炎,也不会长期携带病毒。但是,相当一部分临床上诊断为“急性乙型肝炎”的病人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急性乙肝,而是慢性乙型肝炎或是慢性病毒携带者的急性发作,这种病人当然很难彻底治愈,当急性期过去后又会变成慢性肝炎或慢性病毒携带者。真正的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的急性发作可通过检查乙肝病毒核心抗体免疫球蛋白M(抗-HbcIgM)及免疫球蛋白G(抗-HbcIgG)进行鉴别,单纯前者阳性为真正的急性乙肝,两者均为阳性者为慢性乙肝的急性发作。
慢性乙肝是一个很复杂的疾病过程,少量的急性乙肝未能彻底治愈可以转变为慢性,但是绝大多数的慢性乙肝还是来自于先天和婴幼儿期的感染,其特点是“潜移默化,暗渡陈仓”,疾病往往在“静默”中发展,不定在何时突然发病,有的干脆就不发病,患者“平安”度过一生。但是不论是发病者,还是“潜伏”者,都有可能把乙肝病毒“遗传”给后代,这样乙肝代代相传,病例数量才越来越多。慢性乙肝按病情轻重,可分为慢性病毒携带状态、轻度发病状态、中度发病状态、重度发病状态以及肝硬化状态,极少数患者最终达到肝癌状态。乙肝的疾病发展过程好比登山,山底下的人最多,能登上山顶的人很少,乙肝病例的绝大多数(大约75%~80%)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少部分(20%~25%)为发病状态的乙肝病人。多数乙肝病毒携带者,一直稳定在此阶段上,相安无事,少数乙肝病毒携带者可演变为发病状态。发病状态的患者也在不断变化中,有的向好的方向转变(转变为病毒携带者),有的向坏的方向转变(向重度及肝硬化方向转变)。
慢性乙肝的治愈标准包括临床治愈、基本治愈和彻底治愈三种,所谓临床治愈是针对发病状态的乙肝病人而言,发病状态的乙肝病人经过治疗,肝功能完全复常即可判为临床治愈。所谓基本治愈和彻底治愈是针对所有乙肝人群而言,即包括病毒携带者,也包括发病状态的乙肝病人,基本治愈是指乙肝病毒的主要复制指标(乙肝e抗原,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检测呈阴性,肝功正常,并且能够持续一年以上者;彻底治愈是指乙肝病毒的所有抗原指标转为阴性,肝组织检查未见乙肝病毒存在者。从目前情况看,临床治愈相对容易,而基本治愈难度极大,彻底治愈几乎不可能。事实上虽然我们对病毒达不到赶尽杀绝的程度,但可以把目标定在抑制、局部消灭或者是“和平共处”等目标上。所谓抑制和局部消灭可通过对发病状态的乙肝病人采取的免疫调整、心理治疗和抗病毒治疗等措施实现。“和平共处”是针对乙肝病毒携带者而言,不要轻易使用特殊药物,而是要加强心理、体育、饮食等方面的治疗措施,寄希望于机体本身,经过长期的免疫调整限制疾病发展。
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大部分是可以达到临床治愈和基本治愈的,但需要的时间常比较长。经过适当的休息、合理的营养及恰当的药物治疗常可以使e抗原转阴,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转阴,血清转氨酶正常,病情稳定。但一不注意,常会复发,因此应当坚持长时期的治疗,使病情长期稳定,才能基本痊愈。但表面抗原的阴转比较难,目前尚缺乏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每年约有2%~4%的自然阴转率,经过治疗,转阴率可能稍高一点,但也很难超过10%。
慢性肝炎中,发病状态的轻度肝炎的预后较好,一般不演变成肝硬化,可迁延不愈很长时间,甚至一、二十年,最后仍有可能痊愈,少部分病人也可能转变为慢性活动性肝炎(中度甚至重度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中约有10%~20%可发展到肝硬化。部分病人发展到肝硬化时病情反而稳定。还有一部分则继续恶化,对于这种病人应警惕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须定期检查甲胎蛋白、转肽酶、B型超声波等。必须强调的是,即使是活动性肝硬化也仅仅有一小部分(10%以上)会发展到肝癌。从乙肝不发生肝硬化而直接发生肝癌者则非常少见。
综上所述,绝大多数乙肝预后是较好的,治疗目标不宜一味追求病毒指标转阴,只要肝功能长期稳定,便可长久保持相安无事,平安度过一生。
作者: admin
浏览:
883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