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米夫定(LAM)作为第一个获批准的口服抗乙肝病毒(HBV)药物,其问世推动了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进程,标志着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进入核苷类似物治疗时代。随着LAM广泛
应用,同时也遇到一些问题,如持续应答率不满意、部分患者停药后复发、需长期用药和HBV耐药突变等。笔者现将LAM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存在的几个问题阐述如下。
1 LAM 是安全、有效的抗HBV药物
LAM是第2代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主要作用位点是抑制HBV—DNA的聚合酶和逆转录酶。LAM 进入肝细胞内经磷酸化成为三磷酸LAM,竞争抑制HBV—DNAP,使HBV的前基因mRNA不能逆转录为负链DNA,同时叉抑制负链DNA向正链DNA和双链DNA复制,从而抑制病毒的逆转录和复制过程。LAM 的抗病毒作用非常强,每日一次性口服100mg,一般3~7 d血清HBV DNA浓度下降大于75% ,2周可下降95%~99%,4周一般可达到血清HBV DNA阴性。
LAM可使HBV复制迅速受到抑制,减少肝细胞间的相互传播,同时肝细胞膜上的靶抗原表达减少,降低了细胞毒T细胞(CTL)对感染肝细胞的攻击,从而减轻肝细胞的损伤。治疗1 a时肝活检观察,肝脏炎症坏死病变明显改善,肝纤维化程度亦有减轻。目前LAM在我国得到了非常广泛的
应用,据不完全统计,有将近3O万人在
应用这种抗病毒药物。临床
应用LAM 的不良反应轻微,与安慰剂对照组无明显差别 。
2 科学看待YMDD变异
变异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是物种适应生存压力的结果,LAM在
应用过程中出现的病毒变异的现象并不可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LAM 治疗期间,在药物选择压力下发生的HBV DNA聚合酶YMDD基因序变异,与耐药突变(resistantmutation)相关,其中99% 表现为YVDD 或YIDD变异。一般来说,YMDD突变常发生在LAM 治疗6个月以后,并随继续治疗时间延长发生率逐渐增高。文献报道用药1~5 a每年发生YMDD变异检出率分别为24% ,42%,53% ,67%和69%。有研究报道,未经LAM 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患者血清中也可检测到HBV的YMDD变异株,我国也有类似报道。在YMDD变异发生过程中,药物只是起了一个选择性的作用,而不是药物导致的基因突变。
体外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株的复制能力大大低于野生株。经LAM 治疗后出现YMDD变异的患者,停药后野生株可再次转变为优势株,重新
应用LAM 仍然有效。而且,出现YMDD变异的多数患者临床表现轻微,部分患者可表现为HBV—DNA的反跳和ALT的升高,但其升高程度低于治疗前水平,肝组织与变异前相比未出现恶化。继续用LAM 治疗,部分患者可出现HBeAg血清转换,肝组织病理变化亦有改善,但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患者出现明显黄疸和肝功能失代偿改变时,不要轻易停用LAM。而应积极保肝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因此时停药,可使野生株加速复制,引起病情进一步恶化,而出现不良后果。近来也有因YMDD变异而使肝功能恶化甚至失代偿的报道,但多数因不恰当停药而引起。
一些新闻媒体过分夸大了YMDD变异的危害性,使很多患者或者医生认为YMDD变异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事实并非如此。有些人因为害怕出现YMDD变异,不敢用LAM,本来是LAM 非常好的适应证,仅仅因为对YMDD变异这种现象不了解,或者说理解得不够深刻,盲目的恐惧导致失去了LAM 治疗的时机,致病情迅速进展,最后发生肝硬化。
为避免YMDD变异引起的不良后果,应严格掌握LAM适应证,定期随访,随时监测病情变化,必要时给予保肝、对症支持治疗,并在经验丰富的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LAM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LAM 冶疗后发生的耐药突变常常突变株与野生株共生,尚无推荐的突变株定量检测方法。国外有的研究者以共生病毒中YMDD突变株>5%定义为发生了耐药突变,国内尚未制定相应标准。
3 LAM 的疗程和停药指征
LAM治疗要多长疗程,何时才能停药,这是临床中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存在的难点。当前研究认为,HBeAg阴性的慢性乙肝,疗程至少2 a以上;HBoAg阳性慢性乙肝的治疗,疗程至少1 a,主要看HBeAg是否血清转换。LAM 停药需要满足3个条件:①ALT要恢复到正常;②HBV—DNA应该降到可检测的最低限度以下,也就是HBV—DNA转阴;③假如治疗以前是HBeAg阳性即所谓的“大三阳”,希望能转成“小三阳”,即发生HBeAg/抗HBe血清转换,而不是仅仅HBeAg转阴。如果满足这3个条件,再继续
应用6个月以上,就可以安全地停用LAM了。如果没有达到这个条件,比如ALT
还没有复常,或者ALT复常但是HBV—DNA还没有转阴,或者HBeAg还没有转成阴性,或者HBeAg虽然转阴,但是抗HBe没有转为阳性,这时候停药复发率是比较高的。另外,虽然满足上述3个条件,但是没有再继续巩固治疗6个月以上,过早停药也会引起比较快的复发。有报道HBeAg血清转换后继续用LAM 超过6个月,随访2 a持续应答率为9O%,如少于6个月则持续应答率只有20%,所以HBeAg血清转换后最好继续用LAM治疗6个月。
此外,对HBV复制活跃的失代偿肝硬化患者
应用LAM,国外效果是很好的,国内也有很多失代偿肝硬化患者在
应用LAM后获得了比较好的疗效。对于失代偿肝硬化的患者,无论其病情好转或加重都不宜停药。如果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盲目地停药,或者在不恰当的情况下突然停药,往往会导致病情突然加重,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4 随访和监测的重要性
在治疗过程中和疗程结束后,定期监测和随访是LAM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监测和随访的时间和内容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变化来确定。定期随访可及时监控患者对抗病毒治疗的应答情况,了解是否出现病毒变异和耐药,是否发生相关不良反应,便于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肝功能状态和病毒水平的变化等对治疗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大限度的避免抗病毒治疗的盲目性。
治疗结束后不论有否治疗应答,都应定期随访。停药后的前3个月每月1次、以后每3~6个月1次检测转氨酶、HBV血清标志物和HBV DNA,以及临床表现和不良反应,随访至少12个月 。如随访中病情变化,应缩短随访间隔时间。经LAM 治疗后不同应答的患者均有一定比例的复发率,复发患者的处理是临床不可回避的问题,对复发患者应及早再治疗。可使用LAM再治疗,也可根据不同病情改用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接受LAM 再治疗的患者,应加强治疗过程中耐药突变病毒的监测。综上所述,LAM 是安全、有效的抗HBV药物,关键在于严格掌握适应证,注意治疗过程中和疗程结束后的监测和随访,给予足够的疗程和熟悉停药指征,即使出现YMDD变异,经适当的处理,⋯般也不会出现严重的后果。而且,现在国际上已经研制出了几种新的抗病毒核苷类似物,包括阿德福韦、恩替卡韦等,因为它们的抑制位点不在YMDD,所以对YMDD变异株仍然有效。其中阿德福韦即将在我国上市,因此完全没有必要担心YMDD变异的问题而不敢使用LAM,因为即使出现了YMDD变异,也会有新的药物去抑制这种变异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