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行的“新策略、新希望—2011乙肝微论坛”上,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感染科主任万谟彬教授指出:“乙肝优化治疗的内涵很丰富,具体到口服药,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清晰的‘路线图’。”
“路线图”指的是什么?万教授介绍,“路线图”指的是慢性乙肝的优化治疗,就是达到某一目的地的最佳路线,是根据患者治疗反应进行调整后个体化最佳路线。在这条路线上,目前公认最重要的时间点是服药第24周,即在治疗24周时,根据乙肝病毒DNA的水平预测3年甚至5年后的疗效,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果24周时,乙肝病毒DNA已检测不到,可预测患者远期疗效好,可以坚持原方案;如果24周时,乙肝病毒DNA仍可检测到,表示患者早期应答不佳,如继续维持原方案,远期疗效不会很好,同时增加了耐药的风险,所以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新的优化治疗策略给患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坚持随访,即按医生要求定期来医院复查,让医生及时掌握治疗效果。”万谟彬教授说道。
值得注意的是,让乙肝患者坚持随访却并不容易。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杨希忠指出,乙肝患者是个特殊的群体,患者总体年龄较低,正值在社会上打拼的时期,工作繁忙,流动性强,很多人不重视甚至会忘记随访;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缺乏正确的慢乙肝疾病防治知识;加之社会的歧视也给乙肝患者教育工作带来困难。
杨希忠表示,自2007年开始,在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的支持下,肝基会就开展了“希望家园”的项目,截至今年2月底,项目已经为超过10万名乙肝患者提供了服务。据介绍,希望家园为患者提供了多渠道的健康教育服务,如在医院举行的希望家园课堂,门诊健康教育材料的发放及网上教育。同时,希望家园客服中心会通过短信提醒患者定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