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乙肝的治疗是一场长期抗战。一旦患上慢性乙肝,患者就面临着长期的抗病毒治疗,然而耐药的发生就好比乙肝治疗之路上的“路障”。新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指出,在进行抗病毒药物的长期治疗时,要重视耐药问题,并强调要谨慎选择核苷(酸)类药物,如条件允许,开始治疗时宜选用抗病毒作用强和耐药发生率低的药物。
然而目前有不少患者并未意识到“强效降病毒和全程防耐药”的重要性,在初次治疗选药时没有选择强效降病毒和低耐药的药物。在日前由百时美施贵宝公司举办的“慢性乙肝长期管理”研论会上,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副院长、感染病专家缪晓辉教授指出,一旦发生耐药,就意味着乙肝病毒的复制又开始“抬头”,此前的治疗可谓“功亏一篑”,耐药检测和调整治疗方案都意味着额外的费用,更重要的是在病毒“抬头”的过程中,肝脏炎症一直在加剧。
患者和乙肝病毒的“战斗”不可能一蹴而就,抗击病毒的关键是要做到二个“全程降低”,即全程强效降低病毒数量和全程降低耐药风险。
不久前举行的亚太肝病年会上发布了一项迄今为止全球最大规模、针对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片在慢性乙肝患者实际治疗中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结果。数据结果表明,无论是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核苷“初治”患者,还是核苷“经治”患者,无论是“大三阳”还是“小三阳”患者,无论是代偿期还是失代偿期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在接受强效低耐药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片治疗48周后,大多数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都降至不可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