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小鼠的持续性睡眠剥夺会导致肝脏疾病的发生,并最终导致肝癌的发生。为了模拟慢性睡眠中断或“社会时差”的影响,研究人员将小鼠暴露光和暗周期循环中近2年,最终导致了小鼠的正常睡眠周期长时间的中断。结果这些小鼠发生一系列的疾病,包括皮肤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而对照组小鼠(正常的光和暗周期)则并未发生这些疾病。所有小鼠均接受正常饮食。
雄性和雌性小鼠均在78周龄时进展为HCC,虽然在人类中男性HCC的发病率更高。小鼠78周龄相当于人类67-72岁。90周龄时,96%的时差小鼠发生非酒精性脂肪肝,而仅有近9%的小鼠在此年龄发生HCC。存在时差的小鼠其正常肝功能遭到严重破坏。非酒精性脂肪肝在进展为肝癌前会同时伴有严重的炎症和纤维化。在探究时差小鼠肝脏中的所有基因的表达后,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类似于人HCC的模式。
这表明慢性时差对基因表达有直接作用,包括参与昼夜节律的调节基因(BMAL1,时钟,Per1、Per2和Nr1d1),尽管并没有典型的癌基因突变。
胆固醇和胆汁酸通路是机体发挥正常肝功能所必不可少的,但是在时差小鼠中这些均被扰乱。参与感知有毒化合物的核受体CAR被不断激活,而胆汁酸受体FXR则被抑制。这种模式类似于人类的HCC。最后研究人员总结道,正常肝功能中断引起的HCC可以通过针对这些受体的药物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