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如何能既保证药效,又尽量避免副作用呢?其实,多喝水就能达到这个目的。喝药多喝水可解药毒。
多数人服药时喝水,是为了更容易咽下药片,但对于有些药来说,服药后只喝一杯水是远远不够的,每天最好保证2升~2.5升的饮水量,以减轻副作用。
服解热镇痛药多喝水,可避免脱水。例如服用扑热息痛、布洛芬的患者,如果因病情需要大剂量或长期服药,很可能造成肾损害,此时通过多喝水能达到“稀释”毒性的作用。同时,此类药物也会加速排汗,造成体内水分流失,多喝些水也可预防脱水的发生。
服“三抗药物”多喝水可预防结石。磺胺类抗菌药物(复方新诺明片、泻立停)、抗结核药(利福平)、抗痛风药(别嘌呤醇、丙磺舒)服用后如果不多喝水,人体生成尿量不足,就容易在肾脏或输尿管中析出结晶,形成结石,堵塞输尿管,甚至会造成肾衰竭而致命。
另外,临床也常采用“水化疗法”来减轻一些特殊药物的毒性,避免其对肾脏、膀胱等器官的损伤,例如在使用抗癌药(顺铂)、蛋白酶抑制剂时,每日至少饮水2升以上,以免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衰等泌尿系统损伤。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服用所有药品或所有病人都适合多喝水。例如服用胃黏膜保护剂(硫糖铝等)、止咳糖浆和甘草合剂等止咳类药物都不宜多喝水,否则可能降低药效,影响治疗效果;患有严重心脏病、肾病的人也不适合上述多喝水的衡量标准,因为他们喝水太多,可能加重心脏、肾脏负担,甚至发生危险。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服用如下三种药不宜喝热水。
消化类:如胃蛋白酶合剂、胰蛋白酶、多酶片、酵母片等,此类药中的酶是一种活性蛋白质,通热后即凝固变性而失去催化剂作用,达不到助消化的目的。
维生素类:维生素类的维生素C是水溶性制剂,不稳定,通热后易还原破坏而失去药效。
止咳糖浆类:此类糖浆为复方制剂,若用热水冲服,会稀释糖浆,降低粘稠度,不能形成保护性“薄膜”,影响咳嗽的尽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