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季养生的角度来看,“春宜养肝”,肝属木、主生发,与春相应、也是“向上”的,春天是调养肝脏的重要季节。春季养生,最重要的是要养肝,这是因为春季肝火比较旺,容易出现易怒、上火等症状。春季养肝,需要饮食、情绪、运动、睡眠各方面的相互配合。因此,春季养生养好肝,可以减少上火的现象。今天小编来介绍一下春季上火的原因,以及给出一些祛火的小建议。
上火是中医学专用名词。如果出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中医就认为是上火。
上火是如何产生的呢?
一是直接受自然界“火热之邪”的侵袭而引起“上火”症状;一是机体内存在的能推动生命机能而看不见的“火”,由于阴阳失调,失去了正常潜藏功能,而引起“上火”症状。引发“上火”的具体因素很多:情绪波动过大、中暑、受凉、伤风、嗜烟酒,以及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和中毒、缺少睡眠等,都会“上火”。中医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把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又按脏腑开窍,把目赤肿痛称“肝火”,鼻扇气喘称“肺火”,口舌生疮称“心火”等。不正常的火又分为虚火和实火,正常人体阴阳是平衡的,对于实火来说阴是正常的,但是阳过亢,这样就显为实火。阳是正常的阴偏少,显得阳过亢,这样就显示为虚火。
很多人认为上火是小毛病,吃点药或者自我调节一下就可以了。实际有的上火情况比较轻,是可以自己调节的,但是对于一些特殊人群,比如老年人或者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还是应该引起注意的。
治疗“上火”要注意两点:
一是选用中药,而不盲目用西药。因前者是调理全身以治本,后者却只能针对症状治其标。
二是遵照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如治“中焦火”宜投清胃散等,治“心火”用导赤散等,治“实火”用三黄片、牛黄解毒片等药泄火,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若见“火”就用三黄片之类,有时并不奏效,反而误事。
护肝4字诀“忌、慎、均、洁”。
“忌”。忌喝酒、忌吃油腻辛辣的食物、忌刻意进补。西兰花、菠菜等深绿色食物有益肝气循环代谢,还能消除疲劳、舒缓肝郁,以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冬季的摄取不足;喝用山药、枸杞、大枣熬成的粳米粥,对养肝、补血、健脾都有不错的效果;春天不需要特别进补,因为气温上升、肝火比较旺盛,温补药反而会加重身体内热;对于平常爱喝酒、应酬比较多的人来说,建议他们将应酬改到中午,或者在参加饭局、喝完酒之后步行1个小时,促进血液循环和肝脏代谢。
“慎”。慎用药物。王国玮院长还指出,患者还要慎重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保证中午和晚上11点到1点的“子午觉”。所谓"善治不如善养,三分吃药,七分调养",对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疾病恢复大有帮助。
“均”。营养均衡。据不完全统计,现在中年男性有58%的人体重超标,其中28%的人已经有脂肪肝的变化。朱丽颖认为,大量高脂肪、高蛋白饮食摄入,加上平常缺乏运动,很容易出现心血管和肝脏等主要器官异常。因此中老年人应该格外注意营养均衡。用餐多食各种蔬菜、豆制品、水果等。
“洁”。饮食要洁净。不洁饮食,尤其是熟肉制品、生猛海鲜,容易含有各种肝炎病毒,一旦食入,有可能导致急性肝炎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