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总体来说效果尚不十分理想,而且有些患者不适合或不耐受抗病毒治疗;另外,有些慢性肝病的病因不是病毒,目前尚无法去除病因。因此,研究肝纤维化的发生机理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于减少慢性乙肝等肝脏疾病所致的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后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肝纤维化的研究是当前国内外都十分重视的一个课题。近年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如果能给予有效的针对病因的治疗,或能直接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和/或促进其降解,则已经形成的肝纤维化甚至早期肝硬化是可以逆转的。
理论上如此,实际治疗却难度不小。目前,采用现代医药治疗肝纤维化历史较短,缺少大样本研究,一般侧重于抗病毒和抗炎治疗。干扰素是主要药物,费用昂贵副作用多,患者难以耐受,疗效也不确切。虽然近年来提出来的药物很多,但目前很多抗肝纤维化新药仍然在实验中,还没有达到临床批准使用。
更有专家指出,对肝纤维化治疗过分强调抗炎治疗是个误区。总结过去肝纤维化治疗失败的教训有两条,其中一条就是过分强调抗炎。其实,抗炎只是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单纯抗炎不能取得理想效果。第二条是以往治疗过分强调所谓的血液学指标,其实有时候治疗是否有效果,血液学指标是反映不出来的。
由于肝纤维化患者需要长期治疗,而且现在缺乏短时间判断疗效的标准,这就给临床治疗带来难度。肝纤维化发展到肝硬化一般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如果患者早期不积极治疗,等到发生肝硬化时再来治疗,就为时已晚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肝纤维化也会加重,55岁以后肝纤维化会明显加重,不少人退休两三年后早期肝硬化就显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