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肝癌诊断研究的历程中,甲胎蛋白为代表的肝癌标记和影像医学的进步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它们是使肝癌诊断由难变易的基础。关于肝癌标记,近年没有太多进展。有报道用敏感的酶免疫法测定异常凝血酶原(DCP),小肝癌的阳性率已提高到53%。1999年Okuda等认为此法使小于2 cm肝癌的敏感性由20%提高到35%,大于3 cm肝癌则由56%提高到
78%。近年的彩色超声、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的进展,都导致肝癌疗效的提高。我所上述5年生存率由8.2%提高到43.5%,和这两个阶段肝癌的中位直径由10 cm降低到7 cm是相符合的。但过去认为能检出0.5 cm肝癌的碘油CT,通过肝移植切除肝脏的病理对照,发现其敏感性仅为37%,且有假阳性(Bizollon等1998)。
世纪肝癌诊断的含义将拓宽。除诊断指标外,肝癌预后指标或复发转移预测指标将成为21世纪的重要研究目标。除已报道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AFP mRNA等外,近年进展有三: ①肿瘤血管相关指标。如循环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测定可能是肝癌转移的有用标记(Jin-no等1998); 血中的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也可能是肝癌进展的一个指标。②免疫相关指标。对比有淋巴细胞浸润的肝癌和没有淋巴细胞浸润的肝癌,前者门静脉癌栓率较低,切除后复发率较低,5年生存率较高。术前检测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也有助预测预后。巨噬细胞金属弹性蛋白酶mRNA(macrophage metalloelastase mRNA)也可作为肝癌切除后分子预后指标。③其他分子指标。如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Ki-67、转移抑制基因Kai-1、端粒酶活性和p16甲基化等均有报道。我所证实VEGF mRNA与肝癌的侵袭性呈正相关(Li等1998),微血管密度(MVD)与小肝癌的5年生存率呈负相关(Sun等1999),转移抑制基因Kai-1的表达与肝癌的侵袭性呈负相关(Sun等1998),其他如uPA、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等均有潜在的预测预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