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次单位体检,身边总会多出几个脂肪肝的同事来,脂肪肝已经成为了白领最常见的疾病。有人说,脂肪肝不是病,少喝一点酒少吃点油腻的东西自然会好的;也有人知道自己患上脂肪肝之后,非常担心会转化为肝硬化,四处寻医问药。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认识脂肪肝,请专家一一为您解读。
认识脂肪肝
等B超检查出来,脂肪肝已经到了中度
什么是脂肪肝?脂肪肝不仅是肝脏包裹在脂肪中,它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性肝病已经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正常情况下,肝脏的脂肪含量很低,因为肝脏能将脂肪与磷酸及胆碱结合,转变成磷脂,转运到体内其他部位。但是,一旦肝脏这座“化工厂”的运作能力下降,肝脏转变脂肪为磷脂的能力也随之减弱,脂肪不能转移,便在肝脏内积聚,成为“脂肪肝”。如果肝脏代谢能力继续下降,引起脂质、糖分等物质代谢紊乱,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高尿酸等也会接踵而至。
但是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
正常人的肝内总脂肪量,约占肝重的5%,内含磷脂、甘油三酯、脂酸、胆固醇及胆固醇脂。脂肪量超过5%为轻度脂肪肝,5%-20%为轻度脂肪肝,20%-30%是中度脂肪肝,超过30%为重度脂肪肝。当肝内总脂肪量超过20%时,用B超才能检查出来,被确诊为“脂肪肝”,这已经是中度脂肪肝了。
酒精性肝炎一半可能转为肝硬化
根据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程度进行分类,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
一、单纯性脂肪肝:肝脏的病变只表现为肝细胞的脂肪变性。
二、脂肪性肝炎:是指在肝细胞脂肪变性基础上发生的肝细胞炎症。据统计,长期大量嗜酒,40%左右会出现这种情况,而非酒精性脂肪肝一般很少发生脂肪性肝炎。
三、脂肪性肝纤维化:是指在肝细胞周围发生了纤维化改变,纤维化的程度与致病因素是否持续存在以及脂肪肝的严重程度有关。肝纤维化继续发展则病变为脂肪性肝硬化。
四、脂肪性肝硬化:是脂肪肝病情逐渐发展到晚期的结果。近年来,随着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肝病的增多,脂肪性肝硬化已占到中国肝硬化病因的第二位(第一位是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在酒精性肝炎中肝硬化的发生率为50%以上,少部分非酒精性脂肪肝也会发展成为肝硬化。
所有慢性脂肪肝或者其他肝病患者,如有下列情况应警惕早期肝硬化的可能:1,原因不明的消化不良,特别是腹胀腹泻等;2,原因未明的脾肿大;3,原因未明的男性乳房发育;4,反复肝功能或转氨酶异常者;5,反复慢性肠道感染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肥胖人群每年做一次B超检查
脂肪肝的病人大多数都没有什么症状,或仅有轻度的疲乏、食欲不振、腹胀、嗳气、肝区胀满等感觉。部分患者转氨酶常有持续或反复升高,又有肝脏肿大,易误诊为肝炎,应特别注意鉴别。还有少数病人可出现脾肿大、蜘蛛痣和肝掌。重度脂肪肝人群中男性有乳房发育、睾丸萎缩、勃起功能障碍,女性月经过多、闭经,病人体重减轻或增加。
关于脂肪肝的诊断,过去必须根据肝穿刺病理检查进行确诊,现主要采用B超和CT诊断脂肪肝。鉴于B超诊断脂肪肝具有经济、迅速、无创伤等优点,因此,定期给脂肪肝高危人群作肝脏B超检查是早期发现脂肪肝的最佳方法。
所谓脂肪肝“高危人群”主要包括肥胖症,特别是内脏脂肪性肥胖病人;糖尿病,特别是成年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病人;长期大量饮酒者;高脂血症,特别是有血液甘油三酯升高者;长期服用损肝药物者;以及有肥胖症、糖尿病和脂肪肝家族史的个体。
总之,有脂肪肝发病的危险因素者要有自我保健意识,应定期(每年1~2次)作肝脏B超等影像学检查以早期发现脂肪肝。
节食减肥减出脂肪肝
根据成因,可以将脂肪肝分为以下几大类:
肥胖性脂肪肝
肝内脂肪堆积的程度与体重成正比,重度肥胖者脂肪肝性变率高达61%-94%;肥胖人体重得到控制后,其脂肪浸润亦减少或消失。
酒精性脂肪肝
据对长期嗜酒者肝穿刺活检,75%-95%有脂肪浸润。对于酒精性脂肪肝的饮酒量,医学上给出了界定:如果一位脂肪肝患者有五年以上饮酒史,折合摄入酒精量男性每天大于40克,女性每天大于20克;或是两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酒精量每天大于80克,则可划定为酒精性脂肪肝。简单来说,如果习惯于每天喝大于2两50°的白酒,那多数是酒精性脂肪肝了。
营养不良性脂肪肝
都说吃得太好会得脂肪肝,那么吃素或节食是不是就可以避免脂肪肝的产生?答案恰恰相反,因为有一种脂肪肝就叫做“营养不良性脂肪肝”。
营养不良缺乏蛋白质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原因。蛋白质能够提供胆碱、蛋氨酸等物质,增加载脂蛋白的合成。载脂蛋白起到一个搬运工的作用,将脂肪“搬出”肝脏。缺乏蛋白质会使得甘油三酯积存肝内,形成脂肪肝。
禁食、过分节食或其它快速减轻体重的措施可引起脂肪分解短期内大量增加,消耗肝内谷光甘肽(GSH),使肝内丙二醛和脂质过氧化物大量增加,损伤肝细胞,导致脂肪肝。
从已知的研究来看,一般通过纯节食减肥或药物减肥一个月体重下降1/10或以上者得脂肪肝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且一旦停止体重反弹也会非常快。目前临床上不少年轻人患脂肪肝的原因就是盲目减肥引起的。
糖尿病脂肪肝
糖尿病患者平均50%可发生脂肪肝,其中以成年病人为多。因为成年后患糖尿病人有50%-80%是肥胖者,其血浆胰岛素水平与血浆脂肪酸增高,脂肪肝变既与肥胖程度有关,又与进食脂肪或糖过多有关。
妊娠脂肪肝
多在第一胎妊娠34-40周时发病,病情严重,预后不佳,母婴死亡率分别达80%与70%。临床表现为严重呕吐、黄疸上腹痛等,很难与暴发性病毒肝炎区别。及时终止妊娠可使病情逆转,少数可经自然分娩或剖腹产而脱险。
药物性脂肪肝
某些药物或化学毒物通过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而致脂肪肝,如四环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嘌呤霉素环已胺吐根硷以及砷、铅、银、汞等。
其他疾病引起的脂肪肝
结核、细菌性肺炎及败血症等感染时也可发生脂肪肝,病毒性肝炎病人若过分限制活动,加上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肝细胞脂肪易堆积;接受皮质激素治疗后,脂肪肝更容易发生。控制感染或去除病因后脂肪肝迅速改善,还有所谓胃肠外高营养性脂肪肝、中毒性脂肪肝、遗传性疾病引起的脂肪肝等。
预防脂肪肝
饮食:平时少喝饮料也能护肝
有人认为,脂肪多了,少吃点荤的,干脆来素食不就解决了?其实不然,在短时间内急剧降低脂肪摄入,非但没有作用,还会不可避免地引起低血糖等症状。实际上,在总热能一定的情况下,高蛋白、适量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一个都不能少,但要以合理分配为原则。其中蛋白质占总热能的15%-20%(建议1/3以上为优质蛋白,如鱼类、虾、瘦肉、牛奶、鸡蛋等);脂肪占20%-25%;糖类占50%-60%。
一,保证高蛋白摄入量
高蛋白可提供胆碱、蛋氨酸、胱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和赖氨酸等抗脂肪肝因子,增加载脂蛋白的合成,有利于将脂质顺利运出肝脏,减轻脂肪肝,并有利于肝细胞功能的恢复和再生。
二,减少糖类和甜食
许多白领都喜欢喝可乐等甜饮料,但欧美诸多国家研究显示,高果糖摄取已成为肝脏健康隐忧。饮料中的果糖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不受磷酸果糖激酶的控制,可以转化为更多合成脂肪需要的甘油。当摄入量大时,果糖就成为合成脂肪的原料。
研究表明,果糖能降低人体内胰岛素的敏感度以及处理脂肪的能力,同时使肝脏的脂肪产生过氧化反应,引发细胞衰亡、肝纤维化等病变。因此,过度摄入甜饮料就很容易成为年轻人脂肪肝元凶。
三,限制饱和脂肪酸摄入
植物油不含胆固醇,所含谷固醇、豆固醇、必需脂肪酸有较好的去脂作用,对治疗大有益处,所以应以植物性脂肪为主,尽量多摄取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茶油等),限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取量(如猪油、牛油、黄油、奶油等)。胆固醇摄入量也应限制在300mg以内。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有动物内脏、鱼子、虾子、蛋黄等。
四,多吃膳食纤维食物
脂肪肝患者饮食不宜过分精细,主食应粗细杂粮搭配,多食用蔬菜、水果和菌藻类以保证足够数量膳食纤维的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品有粗麦粉、糙米、硬果、豆类、香菇、海带、木耳及鸭梨等。建议每日摄取蔬菜500g至750g。
多种维生素能保护肝细胞,防止毒素对肝细胞的损害。其中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参与肝脏脂肪代谢,并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维生素A和D、胡萝卜素可防止肝纤维化。
五,喝水要得法
一般地,成人每日需饮水2000ml,老年人1500ml,肥胖者因体内水分比正常人少15%~20%,故每日饮水量需2200ml~2700ml,平均每3小时摄入300ml~500ml;饮用水的最佳选择是白开水、矿泉水、净化水以及清淡的茶水等。
六,早饭一定不可少
脂肪肝患者应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一日三餐有规律。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脂肪肝,应坚决戒酒。
饮食方式无规律,如经常不吃早餐,或者三餐饱饥不均会扰乱身体的代谢动态,为肥胖和脂肪肝的发病提供条件。
临床上发现,一些主妇虽然没有饮酒习惯,但恰恰是脂肪肝的高发人群,这与她们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在家庭饭桌上,妈妈们总是习惯负责“打扫战场”:大家吃不下的菜,她们舍不得倒,就算自己已经吃饱了,还是会把剩菜硬撑着吃下去;盘子里剩下的油汤汁水,她们也不直接倒掉,通常会用米饭或馒头刮干净,吃下去以后,都会导致她们热量摄入过多,最终引发脂肪肝。
运动: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最佳
工作忙不能取代运动消耗
“脂肪肝是吃出来的,多动、少吃,自然会好”,这个粗浅的概念似乎人人都懂。于是乎,一些误区也随之出现。诸如:“我每天动个不停,家务全是我做的”;“平时我没空,逢节假日我会去健身中心锻炼个半天”;“我每天工作量很大,已经够我消耗的了,不必再作其他运动”等等。其实,合适的运动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订出运动治疗方案。
脂肪肝患者的运动项目应以低强度、长时间的有氧运动为主。以有氧代谢为特征的动态运动对脂肪肝患者降脂减肥、促进肝内脂肪消退效果较好。
以锻炼全身体力和耐力为目标的全身性低强度的动态运动,即有氧运动,如慢跑、中快速步行(115-125/分钟)、骑自行车、上下楼梯、爬坡、打羽毛球、踢毽子、拍皮球、跳舞、广播体操、跳绳和游泳等,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浆胰岛素减少,而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激素分泌增加,抑制甘油三酯的合成,并促进脂肪分解。
“暴走”并不适合脂肪减肥
“暴走七月,捐肝救子”的伟大母亲陈玉蓉成为2009“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日前鞍山又出现一位“暴走妈妈”。专家指出,这两个事例都是“事出有因”,脂肪肝患者不能简单地拷贝“暴走+最大限度节食”的模式,要在确诊类型后根据医生指导进行调整,以免造成肝损伤加重和营养失衡。
医学上并不提倡脂肪肝患者通过剧烈运动在短时间内消耗掉肝内囤积的脂肪,因为这个过程如果太快,其间又不注意饮食和生活调理的话,很可能伤及肝脏,严重的甚至导致肝功能衰竭。一般来说,营养过剩造成脂肪肝或酒精性脂肪肝合并肥胖,大量运动才有效,而且每个月减轻的体重最好在半斤到1斤,不宜超过2斤。
脂肪肝患者应根据运动后劳累程度和脉搏选择适当的运动量,以运动时脉搏加快,运动后疲劳感于10-20分钟内消失为宜。
锻炼后如果有轻度疲劳感,但是精神状态良好,体力充沛,睡眠好,食欲佳,说明运动量是合适的。如果锻炼后感到十分疲乏,四肢酸软沉重,头晕,周身无力,食欲欠佳,睡眠不好,第二天早晨还很疲劳,对运动有厌倦的感觉,说明运动量过大,需要及时调整。锻炼过程中如果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等情况,应立即停止运动,必要时作相应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