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过后,全国气温将大幅度回升。在春回大地之际更要护肝养阳、不宜剧烈运动,饮食上要多吃辛温、甘润食物。
情绪平和防“肝火”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注意保护阳气。因春属木,与肝相应,所以在春季养生上主要是护肝。中医认为肝主情致,因此护肝要从心情着手,养肝的关键就是要保持心情舒畅,防止“肝火上升”。情绪不宜过于激动、兴奋,要保持愉悦、平和,有利于疏肝理气。
气候干燥易致血稠
春天是由冬寒向夏热过渡的季节,冷暖气团交替活动频繁,昼夜温差较大。由于人体对春季风向多变的气候特点适应性较差,加上随着大地回春,人体表面的毛细血管逐渐开放,天气乍暖还寒,春天风大易伤阳气,人很容易受风寒而生病。因此,此时是感冒、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易发期。春季气温起伏不定,心脑血管病人也较容易发病。当人体受到低温刺激后,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使心、脑负荷加重,引起血压升高,脑部缺血缺氧,加速血栓的形成。同时,由于春季气候干燥,人体消耗水分多,容易导致血液黏稠、血流速度减慢。因此,如果出现头晕、头痛、四肢乏力、心力不足、胸部疼痛、呼吸困难、大汗、胸闷、短暂性视力障碍、眼前发黑、常常哈欠连天等症状,应立即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
春季锻炼不宜过早
此时人们要逐渐晚睡早起。随着气温回升,人们应逐渐增加户外活动的时间,可以加快血液循环,有利气血运行。春季气温变化较大,乍暖还寒,这时比较适合进行节奏和缓的运动,如春游、放风筝、散步、慢跑、打太极等。要注意的是,春季气候干燥,运动时应补充水分。并且,运动不宜剧烈,不宜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否则可能耗阳气,对养生不利。
另外,春季锻炼不宜过早,春天早晨雾气较重、温度较低,各种细菌正处于活跃的繁殖期,很容易分布在空气中,再加上粉尘、尾气等,不适合锻炼。尤其是太阳还没出来时,植物还没来得及进行光合作用,氧气含量极低。锻炼前适量进食也很有必要,空腹锻炼可能使人头晕目眩,建议适当喝些粥,以增加身体热量。
水果应熟透后食用
我国很多地方有春季吃春饼、萝卜等食物的习俗,这也是为了养护阳气。春饼里的韭菜是上佳的护阳气的食物,而豆芽有滋润作用,都是春天里比较适宜的食物。除此,还可以多吃辛温发散的食物,如多用豆豉、葱、姜、胡椒、香菜、虾仁等有利阳气生发的食物来调味。饮食要少酸多甘,酸味食品有收敛作用,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应多食用口味微甜的甘润食品,如大枣、百合、山药、荸荠、梨、桂圆、银耳、萝卜等,少吃过于辛辣的食物以及油炸、烧烤的食物。与冬季不同的是,春季应少吃麻辣火锅、羊肉、狗肉等,因为这些食物都可能损耗阳气,导致上火。肝火旺,则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的病症。另外,春季的新鲜水果一定要等它熟透转甜才能食用,不熟的水果太酸,吃多了也易伤肝。缺乏足够的维生素B容易引起春困,补充维生素可缓解春困,也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因此,瘦肉、禽蛋、牛奶、蜂蜜、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都是春季养生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