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季节交替时,都是各种疾病的高发期。尤其是立秋后,随着气温逐渐下降和昼夜温差增大,人体更容易受气候的影响而患病。那么,秋季人们都容易患哪些疾病,人们又该如何提前做好防御保健呢?
老年人和儿童:要防呼吸道疾病
立秋后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好发人群多集中于免疫力较差的老年人和儿童。由于天气变化较大,呼吸道不断遭受到刺激,导致功能紊乱与失调,抵抗力下降,感冒、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和肺炎发病率明显上升,各种老年慢性病急性发作的患者也有所增加。
如何应对:防治秋季呼吸道疾病应从衣食起居等细节着手去预防。早晚外出时多备一件外套,便于随时添减衣物。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居室要多开窗通风,加快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新鲜。室内湿度则可通过晾湿毛巾和衣物来调节,有条件的可以使用加湿器,有利于控制室内湿度的恒定。同时,要密切注意肺病的各种端倪,咽痛、鼻塞、咳嗽等都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典型症状,症状出现时要及时处理,防止感染进展成肺炎。不可随意买止咳药镇咳,以免掩盖病情。此外,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是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关键。“春捂秋冻”是防病名言,秋天需要锻炼耐寒能力,为冬季做好准备。
特别提示:秋季在饮食方面,重点应放在滋阴润燥上,多吃清脆爽口的果蔬,比如梨、藕、葡萄、荸荠。西瓜就别吃了,因为西瓜过于寒凉,立秋后食用,容易诱发腹泻。除了水嫩嫩的果蔬,还有一样干果润肺效果也很好,就是杏仁。《本草纲目》中列举了杏仁的三大功效:润肺、清积食、散滞,排在第一的就是润肺功能。每天吃10克左右的杏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可以把杏仁当成加餐的零食吃,也可以将10克杏仁磨成粉,加点冰糖冲着喝,或者直接买杏仁奶、杏仁露喝。
各类人群:谨防肠道传染病
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等,这类传染病经“粪口”途径传播,属于“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去后发病。
如何应对:秋季病菌繁殖快,食物易腐败,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痢疾、大肠杆菌肠炎、冰箱性肠炎(耶尔细菌肠炎)等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所以要注意饮食卫生,把住“病从口入”关,不吃生的、腐败的和未煮熟的食物,不要去卫生条件差的街边小店吃饭,尽量少吃海鲜类食品,吃水果等生冷食物时要清洗消毒。同时,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可增强人体抵抗力,适当进食蒜、醋可预防胃肠道传染病。
肝病患者:提早预防保健康
立秋已过,虽然暑热即将过去,但凉爽的天气也会给肝病患者带来不少麻烦。一方面气温降低,人们胃口大开,在饱食美味后,没有及时排出的食物在人体内会产生毒素,这些毒素如果被肝脏吸收,就会损害肝脏。此外,营养过剩,一部分营养会形成脂肪堆积在体内,容易形成脂肪肝。
如何应对:秋天虽然胃口好了,还是要控制食欲,尤其是肝病患者。
另一方面秋干气燥,肝火旺,影响病人恢复。肝火旺,人就容易发脾气、心烦气躁,控制不了情绪,容易发火,这样很容易伤肝伤肺,对肝病的治疗不利。
如何应对:肝病的治疗需要“三分治七分养”,肝病患者此时应特别注意保健养生,做到遇事不怒,心态平和。
秋天身体容易缺水,不利于肝脏代谢。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所有体内的毒素几乎都要经过肝脏代谢排出体外。这个过程需要大量水分,水分不够,体内的毒素不容易被稀释,较难排出体外,这对肝脏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而秋季气候干燥,人体水分蒸发加速,不利于肝脏代谢。
如何应对:肝病患者秋季更要补充大量水分,让体内毒素及时排出,减轻对肝脏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