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者无论是患病已久或是刚刚发现自己得病,都会在内心产生一些变化,甚至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忧郁、焦虑、孤独、紧张、绝望、任性、缺乏自信……等。特别是乙肝病毒带给患者在升学、就业、婚育上的问题,以及社会对于乙肝存在的诸多误解,都使乙肝患者产生巨大的压力,再加上乙肝病毒给患者自身身体及家庭经济状况带来的变化,更使患者背负着不同程度的精神包袱。
身病导致心病,心病源于身病
专家介绍说,高达65%的乙肝患者担心疾病复发,66%的患者担心疾病会传染给家人,68%的患者担心疾病久治不愈带给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一系列的焦虑和担心导致许多乙肝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恐惧或怀疑慢性乙肝转变为肝硬化、肝癌;感觉食欲不振、精神不佳、忧心忡忡、失眠;严重的甚至产生强迫症,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敏感等。
乙肝患者所面临的社会压力与精神负担,如果在医生、家庭或朋友处得不到足够的理解与支持,就会严重影响患者治疗的信心,使患者无法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建立正确的治疗观念,从而影响有效的治疗。由于心理状况与免疫状态相关,严重的负面情绪甚至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产生“经济与精神”的双重压力,如不好好面对,其带来的危害甚至将大于乙肝病毒带给患者身体的危害。
慢性乙肝是长期进展性疾病,通过长期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阻止或控制疾病进展,使患者恢复健康的家庭与社会生活。因此,患者大可不必过分地担心与恐惧,否则其带来的负面情绪将影响积极的疾病治疗。为此,慢性乙肝患者在一开始不仅要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还要建立健康积极的心态,确保身心同行,才能长期有效管理病情,实现“全方位”的健康生活。
乙肝患者战胜心魔更重要
其实乙肝病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从医学角度来讲,一般接触不会传染乙肝病毒,乙肝传播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性传播三种。与人接吻这样亲密的举动是不会传染乙肝的,和口腔溃疡者一起吃饭而感染乙肝的情况更不可能,普通的工作、学习中与这三类传播途径接触的机会很少,稍加注意就可以预防,可见,乙肝并没有那么可怕,乙肝患者更不应该被“歧视”。
也许会有人问,如果乙肝真的如此“安全”,那么中国近1.3亿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怎么来的?但也许更应该思考的另一个问题是,目前,他们一样要使用人民币,上公交车,到饭店吃饭,到图书馆借阅书籍,所有人每天都可能接触了乙肝病毒,但接触并不等于就得了乙肝,就和感冒一样,接触了感冒病毒,并不一定会得感冒。
乙肝病变的过程,是从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患者——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这样一条路径走过来的。对此,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教授指出,慢性乙型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年转化率仅为0.83%,,肝硬化发展为肝癌的年转化率为2.8%~3.5%。加上乙肝病毒0.6%的乙肝携带者年发病率计算可知,在乙肝病毒携带者中,以人均寿命80岁计算,乙肝病毒携带者一生中只有0.815%的可能成为肝癌病人。
因此乙肝本不是烈性传染病,不会造成公共卫生事件,所以我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明文确定,肝功能正常的乙肝携带者可以照常工作和学习,并 2010年1月20日出台了取消乙肝入职和入学就业检查的规定,乙肝患者获得了公平的上学和求职权利。
乐观配合、身心同行
乙肝患者除要注重疾病治疗之外,还需要注意从一开始就培养健康积极的心态,建立正确的治疗观念,主动沟通,配合医生,积极治疗,从而确保乙肝长期治疗,持续获益,避免步入“经济与精神”的双重压力。专家表示:面对疾病,患者首选应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积极主动地寻求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向医生咨询,积极管理病情,确保良好的用药依从性,从而实现慢性乙肝治疗的目标,真正恢复健康的家庭与社会生活。
同时,社会(包括患者的亲友、医生、用人单位等)也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除在一开始给予患者在用药治疗发面的正确引导之外,还应理解患者的心理压力,给予情感支持与鼓励,避免给患者增加额外的社会压力,帮助患者在乙肝长期治疗之路上稳步前进,重回身体和心理“全方位”的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