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出问题 肝脏添负担
在健康状况下,肠道中的“坏细菌”和益生菌和平共处,相安无事,但是一旦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益生菌和“坏细菌”的比例就会失调,“坏细菌”大量繁殖,迁移到其他部位,比如腹腔、肠壁淋巴结、脾脏、肝脏,甚至血液循环。需要特别说明一下,所谓坏细菌还要分为两类:一种叫致病菌,这种细菌只要感染了就会致病;一种叫条件致病菌,也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才会致病。
前面所说的麻烦就是指一定的“条件”发生了变化,比如,因为其他疾病大量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导致肠道的益生菌被大量杀伤,不能制约条件致病菌的生长,使得条件致病菌的比例和绝对数都增加,特别是有一种叫艰难梭菌的生长,会发生“伪膜性肠炎”,这种肠炎或者其他细菌过度生长都会导致腹泻,医学上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另外,肠道寄生的革兰阴性致病细菌会产生内毒素,过量的内毒素将通过肠道上皮细胞吸收进入血液。过去我们已经给大家介绍过,肝脏的功能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解毒。内毒素首先进入门静脉,然后直接进入肝脏,流经肝脏时会被肝脏中的一种叫做库普弗的细胞吞噬和清除。这一清除过程无疑增加了肝脏的负担。如前所述,过量生长的细菌会移位到血液,由于来自肠道的细菌首先也是经过门静脉进入肝脏的,大量“涌入”的细菌会使得库普弗细胞超负荷,引起“阻滞”现象,结果本来具有杀菌作用的库普弗细胞因为不堪重负而不再继续作为。可想而知,其后果必然是细菌逃脱肝脏这一关口而进入全身其他器官,形成菌血症,继而对身体造成更多的伤害。如此看来,我们就不难理解,肠道“好”、“坏”细菌的消长也与肝脏有密切的关系,肝脏主动承担杀灭细菌的责任的同时,自身也会受到损害。在许多严重感染性疾病,包括肠道感染性疾病,我们都能看到肝功能受损害的表现,比如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