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慢性乙肝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乙肝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功能失代偿、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鉴于乙肝病毒高载量(HBV-DNA阳性)和e抗原阳性是导致肝硬化、肝癌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抗病毒治疗的关键在于强效、快速抑制乙肝病毒载量,使乙肝病毒HBV-DNA下降至检测不到的水平,同时尽早实现e抗原的血清学转换。
注重整体,寻找长期治疗理想方案
理想的抗病毒药物首先应该具有可靠的疗效,即快速、强效抑制病毒的能力和高e抗原血清转换率。目前抗病毒药物大致分为两类,即干扰素及核苷(酸)类似物。以往的治疗经验表明,干扰素在e抗原血清转换方面有优势,核苷(酸)类似物则以强效病毒抑制见长。新一代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应兼顾这两方面的优势,以便为慢性乙肝治疗带来新选择。
科学指导,提高耐药管理认知率
理想的抗病毒药物还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比如在遗传毒性、致癌性、肾毒性等方面提供安全的治疗策略。此外,理想的抗病毒药物应具低耐药性。
客观地说,耐药是所有核苷(酸)类似物的共性,但广大患者需要认识到,耐药是可以进行管理的。对于耐药应当有一个科学、客观的认识。近年来,慢性乙肝治疗路线图的推出,已为临床医生针对患者疗程中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了有效指导,进而大幅度提高了有效性和降低了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