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健康:我们这个核苷类似物其实有一个共性就是耐药,可能是时间长短的问题或者使用上不太规范的问题。我们先请庄院士讲一下,现在耐药的问题在临床上会发生哪些情况?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
庄辉:核苷(酸)类似物是需要长期治疗的,如果只使用3天不会发生耐药,但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是需要长期治疗的,治疗几年就可能发生耐药。
发生耐药主要有三个因素,一个是病毒的因素,抗病毒治疗时,病毒会发生变异来避免药物的作用,专业上叫做选择性变异而导致耐药。如果病人在治疗前乙型肝炎病毒水平很高,用同样的药,其耐药发生率就高;如果病人在治疗前乙型肝炎病毒水平很低,那么用同样的药其耐药发生率就低,说明耐药的发生与治疗前病人的病毒水平有关。
第二个就是药物的因素,有些药物的耐药发生率高,有些药物的耐药发生率低,跟药物抑制病毒的能力有关系,如果药物抑制病毒的能力很强,一下子把病毒压下去,病毒发生耐药变异的机会就小。
第三个因素就是个体的差异,如由母婴传播感染的、肥胖的、喝酒的、抽烟的、男性,这些人的耐药发生率就高一些,疗效就差一些。
并不是说所有的抗病毒治疗的病人都会发生耐药,一些耐药发生率低的药物,治疗3~4年,只有少数病人发生耐药,因此,要加强监测,一旦发现耐药了,就要改变治疗策略,这也是路线图的意义。
路线图要求药物治疗以后,定时监测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可根据药物抗病毒的效率和发生耐药的频率来确定监测的时间,如4周监测一次,或12周监测一次,或24周监测一次。如果4周时有少部分病人已经测不到乙型肝炎病毒核酸,这样的病人可继续治疗下去;到12周的时候还是测不到,24周依然测不到,那么继续治疗,这些病人一般发生耐药的机会就比较少。如果4周时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不到,但12周时又升高了,如果病人继续用原来的药物治疗,就可能发生耐药,这时要赶紧改变治疗策略。
监测机制很重要的,要进行定期监测病人,看看是否发生了耐药,一旦发生耐药,应立即改变治疗方案,这也是路线图的概念。路线图很重要的概念就是监测耐药的发生,预防耐药的发生。一旦发生耐药,就要救治耐药,即一个药发生了耐药,可以加用另外一种抗病毒药进行联合治疗,也是有效的。
有些病人听说核苷(酸)类似物发生耐药就不敢用,这也是错误的认识。不是说所有病人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都要发生耐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阿德福韦这三种抗病毒药的耐药发生率还是比较低的。大部分病人在1~2年,甚至3~4年内不会发生耐药而且即使发生了耐药,还是可以加用其它药物来救治耐药。,因此,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应该坚定信心,抗病毒治疗是有效的,且不可讳疾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