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乙肝都需要治疗吗?有些人体检时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便惊慌失措,忧心不眠。这种病人到底是否需要治疗?如何处理?
表面抗原阳性不一定标志着有乙肝存在
表面抗原阳性意味着乙肝病毒感染,但不一定标志着有乙肝存在。在这种病人应接受进一步检查,包括乙肝“两对半”、病毒基因(DNA)、肝脾超声、肝功能试验先前。如果临床上缺乏症状、肝脾不肿大,肝功能正常,则多数为无症状性携带状态。对于这种病人,应着眼于维持体内免疫稳定,不宜盲目通过增强免疫功能来清除病毒,因为一方面药物过多会增加肝脏负担,另一方面,机体免疫耐受一旦被打破,会导致免疫系统攻击感染的肝细胞,继而诱发肝病变。干扰素对这种病人多数无效。必要时可应用核苷类药物,此类药可直接抗病毒,与免疫系统关系不大。
“大三阳”必需进行抗病毒、保肝和抗纤维化治疗
对于转氨酶反复升高,症状多且重,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体均阳性即所谓“大三阳”慢性乙肝患者,必需进行抗病毒、保肝和抗纤维化治疗。以使病毒复制迅速得到抑制,减少肝细胞损害,减轻肝纤维化,从而阻断肝硬化的发生。即使病人不是“大三阳”但只要肝功能长期不正常,或已有肝硬化的早期表现,仍需抗病毒治疗。可应用对病毒有直接抑制作用的药物,也可应用免疫调节药物,通过强化机体免疫功能而抑制病毒。干扰素是法定药物,中药中苦参、猪苓多糖、苦味叶下珠等均具有一定的疗效,根据病毒感染量、肝功能状态、免疫状态而设计的免疫程序治疗,花费不多,远期疗效往往较好。
“小三阳”应区别情况具体对待
对于表面抗原阳性、E抗体、核心抗体阳性的所谓“小三阳”患者,应区别情况具体对待。如果经过一次肝炎发作或经正规抗病毒治疗,由“大三阳”转为“小三阳”,常意味着疾病康复;但如果血清中病毒基因仍高,肝功能异常,常说明病毒变异。在我国慢性肝炎病人中70%左右有这种变异现象。由于这种变异病毒逃避免疫监视,常易发展为慢性重症肝炎,与肝硬化、肝癌的关系更为密切。对于这种病人的治疗类似于前述的“大三阳”慢性乙肝,但治疗往往更困难,常需几种药物联合治疗;对于家族中有肝癌史、年龄35岁以上男性“小三阳”患者,有主张定期进行抗病毒或免疫调节治疗,以预防肝癌发生。据新加坡一组报告,82例接受定期治疗患者,3年内无一例肝癌发生,而未接受此项治疗的18例中3例发生肝癌。
已有肝硬化者,应立足于抑制病毒、抗纤维化等治疗
对于已有肝硬化的患者,应立足于抑制病毒、抗纤维化等治疗.以减轻肝损害,阻止向失代偿发展。核苷酸类长期应用具有抑制作用;定期应用小剂量干扰素,可预防肝癌。但如病情处于失代偿期,则不宜应用干扰素。
几位专家反复强调,乙肝病理过程十分复杂,表现各异,治疗应个体化,企求用一种"灵丹妙药""包治百病"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