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乙肝的目的是通过阻止疾病向肝硬化、失代偿性肝硬化、终末期肝病、肝癌、死亡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如果乙肝病毒能够被持久抑制,则慢性肝炎组织学活动性、肝硬化发生危险、肝癌发生危险均降低,治疗乙肝的目的就达到了。
专家指出,合理方案的选择是迈向乙肝治疗的第一步,持久的疗效完全可以实现良好的生活质量。初治选择强效持久降病毒的药物,是因为慢乙肝是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疾病,乙肝病毒持续复制会引起肝脏组织的炎症和损伤。
而现有的医学水平还未能做到彻底清除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因此,只有将病毒持续抑制在尽可能低的水平,才能够遏制疾病向肝硬化、肝癌进展,从而持久稳定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初治选择具有高耐药基因屏障的低耐药率药物,是因为“耐药”是抗击乙肝“道路”上的“暗礁”。遭遇耐药暗礁,会导致抗病毒药物失效,病毒反弹,患者不得不加用药物或者更换药物,这不仅给患者增加了额外的治疗成本,而且还会大大增加后续治疗方案发生耐药的可能性。
这就容易使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陷入一个恶性循环,限制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经济负担越来越重,病情还可能向肝硬化、肝癌的方向进展,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
乙肝核苷初治患者首选强效抑制病毒、高耐药基因屏障的药物,这是‘双保险药物’初治策略,其目的是保护患者免受耐药困扰,持久稳定地控制病情,从而享有良好的生活质量。当然,‘双保险药物’相对定价比较高,比如作为2009年EASL新指南慢性乙肝核苷类似物治疗的首选药物——博路定因其强效、高耐药基因屏障可带来极低的耐药率,这也是目前在我国上市的所有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中唯一被EASL新指南推荐为一线治疗的药物,但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够消费得起。
因此建议广大乙肝患者依据自身实际条件,尽可能在强效抑制病毒、高耐药基因屏障这两种疗效上选择最适合的药物初选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