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效、最切实的预防乙肝相关慢性肝病的有效途径,是给缺乏乙肝病毒抵抗力的人群接种乙肝疫苗。同时,在人群普遍接种乙肝疫苗的基础上,完善各种防范措施。例如,避免血液接触、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严格管理乙肝患者、加强血制品的检测和管理、规范注射器具的使用和销毁程序等,从而达到防止乙肝病毒传播的目的。
走出乙肝疫苗误区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经过多年宣传教育,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对注射乙肝疫苗的重要性已经具有很高的认识水平。但是,人们对以下几个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比较含糊,在此,有必要加以澄清。
误区:给“携带者”接种乙肝疫苗。 经常有患者或者家属询问医生,是否需要给携带者接种乙肝疫苗,甚至确有个别携带者接受了疫苗注射,这是严重的认识错误。我们常说的携带者实际上包括乙肝病毒和表面抗原携带者两种情况,但是无论哪种情况,接种疫苗毫无意义。原因很简单,携带者体内本来就存在大量表面抗原(也就是疫苗的成分),再注射根本无任何益处。
误区:成人必须注射乙肝疫苗。 成人接种疫苗并非必需,但是建议给医务人员、乙肝患者配偶、有高危行为的人(注射吸毒和性乱)、意外暴露于乙肝患者血液者等接种乙肝疫苗,因为这些人长期接触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须预防在先。不少乙肝患者的父母、子女或配偶,已经与患有乙肝的亲人生活了十几甚至几十年,他们中的很多人实际上表面抗体是阳性的,就没有必要注射乙肝疫苗了。
误区:接种疫苗后可以终身无忧。 与天然感染乙肝病毒不同,接种乙肝疫苗后不能保证持久的免疫力,一般能维持五年左右时间,最长大概12年。因此,对于那些具有‘次高危’状态的人群,建议间隔一定时间后加强免疫1次或数次,至于何时加强(再接种),可以根据体内抗体的滴度而定。
误区:给宠物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病毒只感染人类,不会感染其他动物。因此,无论是预防动物感染,或者是担忧动物患乙肝会传染给健康人,而要求给动物接种乙肝疫苗,都是完全错误的。
总之,最有效的治疗肝病的方法是不让肝病发生,所以,我们要重视疫苗接种。2006年,全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是7.18%,希望通过国家和个人共同努力,到2015年,可以降到6%;到2020年,中国宣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时,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可以降到5%以下,那时,我们将不再为“乙肝”而心惊胆颤。
链接:中国是乙型肝炎的大国,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曾经高达11%~12%。自2002年将乙肝疫苗的接种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以来,在小年龄组的儿童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已经降到1%以下。
乙肝疫苗安全、有效乙肝疫苗的成分是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将乙肝疫苗注射到人体之后,可以诱导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即表面抗体,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抵御任何途径感染人体的乙肝病毒,保护人类免受感染。早期使用的乙肝疫苗取自于乙肝病人的血液,虽然曾经发挥过很大作用,但是这种疫苗显然不够安全。目前使用的疫苗是基因工程产品,生产途径与乙肝病人毫无关联,几乎没有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