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 骆抗先教授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从慢性病毒携带、慢性肝炎、肝硬化到肝癌,这样一步步发展,肝炎的发展从“大三阳”到“小三阳”,就是说“小三阳”肝炎去向肝硬化已经近了一步。“小三阳”肝炎的病变经过合理治疗还是可逆的,如果继续耽误,可逆性就越来越小。
“小三阳”肝炎有什么主要标志?
在我国1亿2千万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小三阳”占极大多数,随着人群的年龄增长,“小三阳”的比例会越来越大,儿童几乎都是“大三阳”携带,45岁以后大约80%变成“小三阳”携带了。
我国大约有2800多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小三阳”肝炎大约占两成多,也是随年龄增长比例会越来越大。
如果你稍微花点时间估计一下,其实在众多“小三阳”感染的人中,“小三阳”肝炎患者占的比例是很小的。
“小三阳”携带是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恢复期,没有传染性,也很少发生肝炎,从“大三阳”携带变为“小三阳”携带当然是好事。虽然“小三阳”携带的帽子还要戴很久,总是会消失的。
“小三阳”肝炎虽然不很多,却是后患难尽,从“大三阳”肝炎变为“小三阳”肝炎,要麻烦多了。关于这些,在前面的博文中已经详细介绍过了。
“小三阳”携带和“小三阳”肝炎有完全不同的前途,那么,你怎样区别呢?“小三阳”携带者的肝功正常和病毒阴性;“大三阳”肝炎患者转氨酶升高和病毒阳性。
前面的博文谈到过,“小三阳”肝炎比较隐蔽,如果转氨酶不很高,或者间歇性升高,甚至可以完全正常,所以容易漏诊。
血清转氨酶升高是“大三阳”肝炎最显著的标志,即使血清HBV DNA水平很高,如果转氨酶不到正常高限(40)的2倍以上,不轻易诊断“大三阳”肝炎,或者已是“大三阳”肝炎,但不是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机。
血清转氨酶升高也是“小三阳”肝炎的明显标志;但并不是必需具备的标志。
只要HBV DNA多次检查在4次方以上,即使转氨酶不高,近年许多国外学者认为可以诊断“小三阳”肝炎,肝穿刺也常常可以确定是肝炎。
为什么“小三阳”与“大三阳”肝炎有这样的差别?请从前面的博文中去找寻答案。
“小三阳”肝炎从何处来?
“小三阳”肝炎是从乙肝病毒的4种感染状况演变而来的,按发生的多少列举:
一、原来是“大三阳”肝炎,没有经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或者治疗失败没有改进方案后坚持治疗,长期延误,发展为病情很不稳定的“小三阳”肝炎。
由“大三阳”肝炎延误为“小三阳”肝炎的最多,病情要比“大三阳”肝炎复杂得多,治疗要漫长得多,但许多患者反以为是好转了,而掉以轻心,继续延误。
二、原来是“大三阳”肝炎,抗病毒治疗有效,肝功正常,病毒阴性,“大三阳”也转为“小三阳”,成为非活动性携带。
“大三阳”肝炎如果是用普通干扰素治好的,至少有15%会复发;长效干扰素治好的,至少有5%会复发;用核苷类药治好的过早停药,绝大多数在长短不定的时期后会复发。
复发后如果又逆转为“大三阳”肝炎,要好治一些;但大多数成为“小三阳”肝炎,就麻烦了。
三、原来是“小三阳”携带,已经是乙肝病毒感染的恢复期。如果饮酒、服用伤肝药物可以诱发肝炎;也可以没有诱因就发生肝炎。这种来源的“小三阳”肝炎很少。
四、从“小三阳”肝炎患者直接传染获得。这种情况在南欧地区很多,那里的“小三阳”肝炎病毒水平较高,传染性强;在我国却非常少,因为病毒水平低,传染性很弱。
“小三阳”肝炎向何处去?
“小三阳”肝炎不经抗病毒治疗,极少会自然恢复。那么,会怎样发展呢?
一般“小三阳”肝炎炎症较轻,病毒水平不很高,所以病情加重不如“大三阳”肝炎快速。“小三阳”肝炎肝纤维化是一点点慢慢积累的,因为“小三阳”肝炎病情较难稳定,常常复发,发展虽然缓慢,却是持续不息地逐渐纤维化增加。
如果你是从“大三阳”肝炎转为“小三阳”肝炎的(注意:不是“小三阳”携带),你每年有没有检查几次肝功能?有没有检查一、二次HBV DNA定量?有没有检查一次B超和甲胎蛋白?如果你长期定时检查肝功能正常,病毒还保持在3次方以下,也没有其他异常,那你尽可放心,病情没有加重。
“小三阳”肝炎大多数是不稳定的,病情发展缓慢,但大都会逐渐加重。如果你没有定期检查,偶然检查转氨酶升高或正常,病毒水平增高,就很难判断病情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小三阳”肝炎如果病毒水平达到6次方;如果你应酬很多,酗酒没有节制;如果你转氨酶升高,断续服用中药或护肝降酶药,肝功能反复异常;如果你在分娩之后;如果……,我担心你已经不是一般的肝炎。你如果认为最近B超没有问题,那并不保险,B超能诊断中、晚期的肝硬化,但对多数早期肝硬化都会漏诊。
如果随机检查一百位“小三阳”肝炎患者(注意:不是“小三阳”携带),其中至少有20位是早期、或轻度肝硬化。
“小三阳”肝炎患者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因为有发生肝硬化的高危性。
更多乙肝文章推荐:
我国半数乙肝来自母婴传播
乙肝表面抗体滴度代表什么意义?
乙肝患者随意停药会引发肝脏衰竭
乙肝大三阳的症状和检查有哪些?
5类乙型肝炎的不同临床表现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家庭医生在线;媒体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