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最新数据统计,全球有75%的肝癌是有病毒性肝炎发展而来的。其中每年有35万人死于与丙肝相关的肝脏疾病。但只有三分之一的国家有制定对抗丙肝的国家计划。全球有1.8亿人感染丙肝病毒,这些人种有三分之二是生活在亚太地区,但是仅有少数人对着疾病有正确的认知。
亚太肝病学会候任主席 侯金林教授
今天家庭医生在线编辑,有幸在《认识丙型肝炎病毒(HCV)在亚太及港澳区的发展情况》讲座上,听取亚太肝病学会候任主席、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委、南方医科大学男南方医院肝病中心主任侯金林教授对有关于“丙肝”的详细讲解,让我对丙肝这个疾病有了正确的认知。
全中国约有1000万例慢性丙肝感染患者
侯金林教授介绍到,目前全球感染慢性丙肝的患者人群,是巨大的,约有16000万人,并以300-400万人/年新增。在中国,截止到目前也约有1000万例丙型肝炎病患。
沉默的杀手“慢性丙肝” 发现症状时往往为时已晚
感染丙肝的人,可对该病毒发生免疫反应,大概有15-25%的人在未经治疗的情况下甚至可以自发清除病毒。但高达85%的丙肝病毒患者不能自动清除病毒,而发展成为了慢性丙型肝炎。80%的患者在长达20-30年的潜伏期内没有症状,当症状出现时往往为时已晚。病毒致使肝脏反复发生炎症,约有20%左右的慢性丙肝患者会发展为肝硬化,甚至恶化为肝癌。
而小部分慢性丙肝患者会出现发热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尿色深、灰色大便、关节疼痛以及黄疸等症状。这部分病人属于丙肝的高危人群,建议及早进行丙肝检测,及早治疗。事实上,慢性丙肝早发现早治疗,是可被治愈的。
丙肝积极防治 必须避免不洁注射
由于大部分丙肝病人没有症状,这导致了它高度隐匿。但它依然是个有高度感染风险的病毒性疾病。丙肝是如何传播的?它并不会通过打喷嚏,咳嗽,食物或水,与感染者共用食物或水,或通过一般接触如拥抱和握手等传播。它的传播途径主要还是与血液有关。主要感染风险有以下10大因素:注射吸毒;2、受污染的注射器注射;3、输血;4、血制品;5、器官移植;6、在医疗机构的针头被扎伤;7、未经消毒的医疗或纹身器材;8、共用个人护理用品(剃须刀、牙刷等);9、丙肝感染母亲的子女;10、与丙肝感染者的性行为;有接触过以上高危因素的人群,都建议主动前往医院,做丙肝病毒检测,及早接触治疗。
据了解,目前尚无疫苗等产品来预防丙肝病毒感染。在日常生活中,民众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和不安全的注射;不接受不安全的血液制品;当心不安全的锐器废物;不使用非法药物,不共用注射器;特别要注意一些不正规的纹身、美容、或者针灸机构,它们的器械往往未经消毒或者消毒不彻底,会加大感染风险;另外,性交也会导致丙肝传播,也要当心。
侯金林教授提醒:有过“不洁注射、手术史、输血史、器官移植”的都是丙肝的高危人群,这部分人都应该参加丙肝病毒检测筛查。在中国,丙肝高发于山西、内蒙、东北等地区,这些地区基本上都存在不洁注射的情况。
检测丙肝病毒基因型 针对性治疗方案
目前,丙型肝炎病毒共有六个主要的基因型,中国丙肝病毒基因型为绝大部分为1b型,是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类型,也是历来被认为是最难以治疗的类型。一般需要要进行48周的干扰素治疗。
丙肝现有治疗方法往往导致抑郁 多数病人难坚持
丙肝病毒,即使被诊断出,患者要么没有转到肝病专科去治疗,要么因为治疗费用高昂,而延误了治疗。由于公众对丙肝了解甚少,很少人会主动检测丙肝,因此丙肝诊断率很低。即便被诊断患有丙肝,患者要么没有转到肝病专科治疗,要么因为治疗费用高昂,而延误了治疗。更棘手的是,当前使用的丙肝治疗方法往往会产生副作用,除了身体上的不良反应之外,还可能导致抑郁,这使得很多病人难以坚持。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家庭医生在线;媒体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