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肝是一个经过消化道传播的疾病,和饮食饮水卫生、个人生活习惯、卫生条件有很大关系。戊肝在我国主要是零散的发生,也不时会有集中暴发,特别是在机构中容易暴发,比如学校、机关单位、幼儿园、养老机构等,人员比较集中,集中用餐和生活的场所,一旦出现戊肝发病,就很容易播散开来。近几年来,我国戊肝的发病率已经超过甲肝,所以它的危害相对比较大。入冬后,人们的胃口普遍都好起来,在外聚餐的机会也随之增加,这时一定要警惕感染散发性的戊型肝炎。
戊肝在全球都有流行,但主要在发展中国家,亚洲、非洲比较多,亚洲又是以东亚、东南亚国家发病比较多。据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每年大约有2000万人感染戊型肝炎病毒,发生300多万急性戊肝病例,并导致5.7万与戊肝有关的死亡。
戊型肝炎(简称戊肝)是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方式是粪—口途径,即病毒从肝炎病人粪便排泄到体外,污染了水源、食物、手及各种用具,当人们接触了这些被污染的物品之后,病毒就通过口腔进入人体内,发生感染并出现临床型或亚临床型肝炎。人群普遍易感,青壮年发病率高,儿童和老人发病率较低。近半数病例有发热,伴乏力、厌食、恶心、呕吐、厌油腻等消化道症状。
感染戊肝后,可能会出现乏力、全身不舒服、轻度发热、食欲不振等表现,同时出现尿黄、眼珠子发黄等体征,医学上叫“黄疸”。近期有不洁饮食的人,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建议到当地的传染病或者肝病科进行专业的诊治。
老年人和孕妇等是戊肝的高危人群,特别是孕妇,尤其是妊娠期的最后三个月感染,病死率比较高,有报道提到印度发现的病死率高达20%,甚至对胎儿、新生儿也有一定的威胁。同时,慢性肝病患者也是戊肝的高危人群,包括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乙肝患者、慢性丙肝患者、脂肪肝、酒精肝等。
任何传染性疾病都是可以预防的,对于戊肝的预防也一样,主要包括消除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其中,保护易感人群最好的办法就是注射疫苗,甲型肝炎有疫苗,乙型肝炎有疫苗,现在可喜的是戊型肝炎也有了疫苗,而且最值得骄傲的是戊型肝炎疫苗是中国学者、中国公司首先研究生产的,而且得到世界的公认,这是值得我们自豪和骄傲的一个成就。
由于目前尚无戊肝疫苗供应,预防戊肝尤为关键,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1:必须把住“病从口入”关,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贝壳类海产品应煮熟烧透,不吃半生不熟的羊肉串等食品,不在不卫生的摊点吃饭等;
2:平时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食具、茶具和生活用具要经常消毒;
3:聚餐时提倡用公筷、公勺,最好实行分餐制;
4:工厂、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单位的集体食堂要加强卫生管理,加工凉、热菜的工具容器要分开,并定期消毒。
一旦患了戊肝,必须住院隔离治疗,隔离期自发病之日起,不少于3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