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炎忠者为何易并发胆道感染?病毒性肝炎并发胆囊炎、胆管炎发生率较高,有报道可达30%,甚至更高。其胆囊炎、胆管炎有以下两种形式:
(1)无菌性:为肝炎病毒随胆汁分泌排泄入胆道,侵犯胆道系统所致。临床上通常无细菌性胆道感染的症状和体症,仅b超检查提示胆囊壁毛糙、增厚、呈双边征、胆囊收缩功能减退等。炎症随肝炎恢复而好转、消退。因此有人认为这种由肝炎病毒引起的无菌性胆囊炎、胆管炎属于肝炎病变的一部分,不必治疗。
(2)细菌性:病毒性肝炎时胆汁分泌不足,胆汁成分的改变,胆囊排空的反射发生障碍;肝脏枯否(kupffer)细胞吞噬功能减退,肠道内细菌不断经门静脉进入肝脏随胆汁排入胆道,侵犯胆道系统引起细菌性胆囊炎、胆管炎。病毒性肝炎中尤以重型肝炎更易并发细菌性胆道感染,有报道其发生率达14-75%。临床上表现有发热、右上腹痛。疼痛一般呈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钝痛,黄疸加深、胆囊区压痛,墨菲(murphy)征阳性,原有肝炎症状也可加重。实验室检查示血象增高,十二指肠引流液可查及白细胞、脓细胞,细菌培养阳性。b超检查可见胆囊炎、胆管炎征象,有的可见结石征象。
总之,病毒性肝炎易并发胆道感染,一是与肝炎病毒侵犯胆系有关,二是由于肝炎时胆道生理机能改变,肝脏防御功能减退,细菌侵犯所致。病毒性肝炎合并细菌性胆道感染可使病情加重,病程延长,对预后带来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