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但是仍然有不少人曾经注射过乙肝疫苗,而后在检查时仍然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于是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已经注射了疫苗还得乙肝?”有人因此怀疑检查结果有误或是疫苗有假,要状告医院。那么注射乙肝疫苗后就一定不会得乙肝了吗?乙肝疫苗是百分百保险吗?
大量研究和临床应用结果证明,注射乙肝疫苗的确是预防乙肝的好方法。但是乙肝疫苗的保护率为90%~95%,对少数人可能无效。影响乙肝疫苗效果的因素很多,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乙肝疫苗的保护作用。
注射疫苗后能否预防乙肝,取决于疫苗能否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以及抗体产生的多少(用滴度表示)。一般认为,血清抗体滴度大于10u/ml时才能预防乙肝。约有30%的人注射乙肝疫苗1个月后出现抗体,完成全程注射1个月后抗体达到最高水平。
因此,在完成全程注射前,抗体未产生或滴度比较低时,仍有感染乙肝的可能。在这段时间里,人们仍须注意采取其他预防措施。
据研究,人体对乙肝疫苗产生抗体滴度的高低可分为四组:1.无反应组,约占注射人数的5%。人对乙肝疫苗无反应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遗传因素。2.低反应组。注射疫苗后产生血清抗体的滴度小于10u/ml者,约占注射人数的10%。这与遗传、年龄大、肥胖、免疫抑制、免疫耐受等因素有关。3.中反应组。注射疫苗后产生血清抗体的滴度为10~100u/ml者,约占注射人数的65%。4.高反应组。血清抗体滴度大于100u/ml者约占注射人数的20%。无反应组和低反应组的人仍有可能在注射疫苗后得乙肝。
所以说,注射乙肝疫苗并非万无一失。注射完成后一个月,应该到医院检查乙肝表面抗体滴度,只有产生了足量的保护性抗体,才能保护注射者免受乙肝病毒的侵害。如果抗体滴度不够,需要加强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