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网,四季养生秘笈

肝炎传染吗

甲型肝炎:

 1、一般认为本病无慢性甲肝病毒携带者,但近年发现急性甲型肝炎有迁延不愈者。1988年上海甲型肝炎流行后期,有1.5%~18.5%呈慢性病程。Sjogren等追踪256例急性甲型肝炎,有17例临床治愈后复发,抗-HAV IgM阳性,粪中又检出甲肝病毒(HAV)。 本病在农村10岁的儿童约80%已感染HAV,而一些大城市10岁儿童仅15%具有对HAV的免疫力,感染HAV的年龄后移,故成人甲型肝炎发病日渐增多,如1988年上海甲型肝炎暴发流行31万余人发病,20~39岁年龄组高达89.5%。

中国的甲型肝炎流行情况仍然十分严峻,是甲肝的高发区。根据1992年全国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中国人群的甲肝平均感染率达80.9%,以农村高于城市(84.1%:76.3%)长江以北高于长江以南(86.7%:75.5%)西部地区高于中、东部地区(86.7%:79.8%)为特征。 农村15岁以下,城市25岁以下青少年仍是最易患甲型肝炎的人群。1993年-2001年间《疾病监测》中“全国乙类传染病疫情动态情况简介” 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平均每年24万人罹患甲型肝炎,发病率高达21.4/10万。专家估计实际情况远高于统计数字,每年病毒性肝炎的患者可能为240万,而甲型肝炎就占一一半左右,达120万/年。我国人群甲肝抗体流行率总体上约为80%,但在大城市和发达的江浙皖沪等地,人群易感者正逐年增加,有暴发流行的可能,这种危险将长期存在。

 甲型肝炎的传播方式和途径

     甲型肝炎病毒的生存能力很强,传染性强,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粪口途径(水、食品、密切接触),其他途径有血液传播、垂直传播等。

 甲型肝炎的易感人群

     ⑴职业易感人群

    处理污物或污水的工人。

    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如果他们接触那些没有包装的食品,而这些食品是没有经过烹调的,他们就有可能受到感染。如果工作人员感染了HAV,他们就会污染食物,从而有可能造成在使用这些食品的人中发生爆发流行。

    与儿童接触的工作人员。如在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等工作的人员。

    医务工作者。

    实验室从事检验的人员。

    生活在低传染地区到中度或高度流行地区旅行、出差的商人、外交人员、 军人等。

    ⑵个体易感者

    生活在低传染地区到中度或高度流行地区旅行的个人。

    与易感HAV接触的人(集体、监狱、多人口家庭)。

    儿童-主要病毒宿主,是儿童-成人传播方式的传染源。

    患慢性肝病的人,他们对HAV十分敏感。

    多次输血的人。

    静脉吸毒者。

    男性同性恋者。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的病原体是一种属于肝病毒科的有外壳的双链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它的直径为42纳米。它的脂蛋白外壳上携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近年的研究证明这种病毒的基因的稳定性比过去想象的要差。现在也已经发现了数种不带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但是仍然可以致病的病毒。

 传播

 乙型肝炎主要通过与被感染的人的血和其它体液的接触传染。通过血液、精液和阴道液可以传染乙型肝炎。一般病毒通过皮肤上的小伤口或者粘膜进入体内。危险因素包括:不安全的性交、静脉注射毒品(与其他人公用针头)、在卫生机关工作、获得没有检验乙型肝炎病毒的血制品、牙医和其它医学手术、美容手术(刺青、穿孔)。幼儿可能通过抓挠和咬被感染。日常生活中容易造成伤口的物件比如刮胡刀、指甲刀等等也可能传染乙型肝炎。不过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性交和母亲在生育时感染给孩子。

 在发达国家献血后的血液都要检查肝炎病毒,因此在这些地区通过受血感染肝炎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通过与乙型肝炎患者公用针头的感染率为30%。

 预防

 应采取以疫苗接和中肯主切断传播途径为重点的综合性措施。一.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的应用在目前HBsAg携带者广泛存在,传染源管理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控制和预防乙型肝炎,关键性措施是用乙肝疫苗预防。我国已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此外下列人群亦为乙肝疫苗接种的适应证:①HBsAg阳性,特别是HBeAg同时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②乙肝高发区3岁以下幼儿;③医务人员,接触血液的人员;④多次接受输血及血制品的患者;⑤HBsAg阳性者家庭成员,尤其是配偶,凡是患有急性或慢性疾病或对福尔马林和抑菌剂硫柳汞过敏者禁用。 1.接种乙肝疫苗因人而异 我国应用的免疫剂量和程序;①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用30μg免疫3针;②HBsAg阴性孕妇的新生儿第1针为30μg,第2、3针各为10μg;③高危人群,如肾透析患者和其他职业性与乙肝密切接触者用20μg免疫3针;④其他一般易感人群(包括儿童、成人)10μg免疫3针。以上均按0、1、6月免疫程序,但新生儿第1针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免疫效果更好。也有用0、1、2月免疫程序者。目前多主张对高危人群(尤其HBsAg阳性,同时HBc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意外受HBV感染,如被HBsAg阳性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或被HBsAg阳性血液溅入眼结膜或口腔粘膜或输入HBsAg阳性血液、手术刀损伤皮肤等),一般应立即(24小时之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如HBIG每毫升含抗-HBs200IU以上者可注射0.5~0.7ml/kg。目前国内生产的HBIG,其抗-HBs含量为每毫升60~160IU(多数100IU),因此用量为0.075~0.2ml/kg(依含量不同而定)。剂量以能使体内抗-HBs达100mIU/ml以上为度(有保护作用)。注射HBIG后,要接种乙肝疫苗3针,第1针30μg,第2、3针各10μg,按0、1、6月程序接种。乙肝疫苗注射部位以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为宜。乙肝疫苗副作用很轻,多为局部疼痛,偶有红肿或硬结,可有发热、疲乏者。>38℃者1.8%,罕见引起格林-巴利综合征(0.5/10万)。关于加强注射问题,意见不一致。由于接种3针后抗体可维持3~5年,若测定抗-HBs≤10mIU/ml,加强1次(10或20μg),遇有下列情况应予加强免疫:如高危人群,包括医务人员,特别是血透析工作者;经常接受血制品者;配偶中一方为HBcAg阳性者,包括已注射过疫苗的另一方。 2.乙肝疫苗可与其他疫苗如百白破、卡介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任何一种计划免疫制品联合免疫,未见明显互相干扰作用。接种乙肝疫苗后,有5%~15%接种者无应答,不产生抗-HBs。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免疫无应答主要是于HBsAg孕妇的新生儿中。孕妇血清HBV-DNA含量高,是导致免疫失败的主因。也有认为无应答者已有HBV的感染。是否与HBV突变株有关,有待研究。二.切断传播途径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措施为:①注射器、针头、针灸针、采血针等应高压蒸气消毒或煮沸20min;②预防接种或注射药物要1人1针1筒,使用1次性注射器;③严格筛选和管理供血员,采用敏感的检测方法;④严格掌握输血和血制品指征;⑤食具、洗漱刮面用具专用;⑥接触患者后用肥皂和流水洗手;⑦HBsAg携带者不能从事饮食行业、食品加工、自来水管理及托幼机构工作。

 丙型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按病原学分类,目前已确定的有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通过实验诊断排除上述类型肝炎着称为非甲—戊型肝炎。最近发现的庚型肝炎病毒和输血传播病毒是否引起肝炎未有定论。甲型和戊型肝炎临床表现相似,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大、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甲型和戊型多表现为急性感染;乙型、丙型、丁性大多呈慢性感染,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目前对病毒性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甲型和乙型可通过疫苗预防,丙型、丁型尚无疫苗。

  传播途径类似乙型肝炎,但由于体液中HCV含量较少,且为RNA病毒,外界抵抗力较低,其传播方式较乙型肝炎局限,传染力也较乙肝病毒为弱。主要通过肠道外途径传播。

(1)输血及血制品传播:曾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输血后肝炎70%以上是丙型肝炎。随着筛查方法的改善,此传播方式已得到明显控制,但抗HCV阴性的HCV携带供血员尚不能筛除,输血仍有传播丙型肝炎的可能,特别是反复输血、血制品者。

(2)注射、针刺、器官移植、血液透析传播:国内报道80%以上静脉毒瘾者为抗HCV阳性。血液透析者及骨髓移植者亦是高危人群。

(3)生活密切接触传播:散发的HCV感染者中约40%无明显的输血及血制品、注射史,称为社区获得性,其中的大部分由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4)性传播:精液和唾液中存在HCV,性接触传播不容忽视。多个性伴侣及同性恋者属高危人群。

(5)母婴传播:母亲为HCV感染者的婴儿,感染HCV的几率约10%。

 丙肝预防

   (一)控制传染源 肝炎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是本病的传染源,急性患者应隔离治疗至病毒消失。慢性患者和携带者可根据病毒复制指标评估传染性大小。复制活跃者尽可能予抗病毒治疗。反现症感染者不能从事食品加工,饮食服务,托幼保育等工作。对献血员进行严格筛选,不合格者不得献血。

  (二)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托幼保育单位及其他服务行业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餐具、食具消毒。理发、美容、洗浴等用具应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接触病人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提倡使用一次性注射用具,各种医疗器械及用具实行一用一消毒措施。对带血及体液污染物应严格消毒处理。加强血制品管理,每一个献血员和每单元血液都要经过最敏感的检测HBsAg和抗HCV,有条件时应同时检测HBV DNA 和HCV RNA。阳性者不得献血,阳性血液不得使用。采取主动和被动免疫阻断母婴传播。

(三)保护易感人群 因尚无疫苗,故缺乏特异性免疫预防措施。

 丁型病毒性肝炎:

 丁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丁型肝炎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等嗜肝DNA病毒共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输血和血制品传播,与乙型肝炎的传播方式相似。HDV与HBV重叠感染后,可促使肝损害加重,并易发展为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

 预防

  1.严格筛选献血员,保证血液和血制品质量,是降低输血后丁型肝炎发病率的有效方法。

  2.对HBV易感者,广泛接种乙肝疫苗,是最终消灭HBsAg携带状态的有力措施,也是控制HDV感染切实可行的方法。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对针刺和注射实行一次性医疗用具,或一用一消毒,防止医源性传播。

 戊型病毒性肝炎

 戊型病毒性肝炎其流行特点似甲型肝炎,经粪-口途径传播,具有明显季节性,多见于雨季或洪水之后,无慢性化,预后良好。

戊肝对哪些人威胁大

首先是老年人。从流行病学调查来看,在我国,甲型肝炎多感染35岁以下的青年人,而戊型肝炎多感染35岁以上的中年人和老年人,而且老年人感染了戊型肝炎后病情较重。戊型肝炎还喜欢欺侮孕妇。在印度,患急性肝炎的孕妇中约有80%为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妊娠合并戊型肝炎危害相当严重,有报告显示,妊娠早、中、晚期戊型肝炎病死率分别达到1。5%、8。5%和21%。妊娠期戊型肝炎重症病例高达25%~30%。产妇往往在分娩或流产后病情立即恶化,或分娩前一天急剧恶化,迅速发生肝性脑病,产后出血也较多,死胎率亦高。

 预防

与甲型肝炎相同。主要采取以切断传播途径主为的综合性措施。为预防水型传播,主要是保护水源,防止粪便管理;注意食品卫生,改善卫生设施和讲究个人卫生也很重要。使用丙种免疫球蛋白及人胎盘免疫球蛋白预防戊型肝炎多数报告无效。最终要取决于疫苗,HEV分子克隆的成功为研制疫苗提供了基础。

 己型病毒性肝炎

 1994年,国外的一些研究人员用一个不明原因的肝病病人的粪便提取物感染恒河猴,使其发生了肝炎。在该病人的粪便、肝脏中以及感染动物的粪便里提取出了同一种病毒,并称其为己肝病毒。己型病毒性肝炎(简称己肝)的病原尚未确定和公认,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主要采取排除法。临床上排除甲型-庚型6种肝炎病毒及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感染的情况下方可考虑己肝的诊断。

 预防措施

   妥善处理疾病流行区域,隔离患者,采用对已知肝炎病毒有效的处理方法,加强对餐饮、幼托保育行业的管理,对献血人员严格检测,严格控制任何可能的传染源。在生活中要加强饮食卫生,严防粪便对生活用水的污染,还要加强对血液及其血液制品的生产、供销管理,对服用务行业的公用茶具、食具、面巾,理发、刮脸、修脚用具及牙科器材均应做好消毒处理。提倡采用一次性注射器,一人一针一管,对实验室的采血针、手术器械、划痕针、探针、内窥镜、针灸针均应实行一人一用一消毒,严防医源性感染。阻断母婴传播途径。教育全民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养成人人讲卫生的习惯,饭前便后用流动水洗净双手,不喝生水,不生食水产品,不吃不洁及过期食品。切实做好易感人群的自身防护工作。

 治疗方法 

己肝的治疗主要是根据其临床表现类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症和综合治疗。力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并及早处理好发病地点,防止扩散。

 简称庚型肝炎(“庚肝”)

 庚型病毒性肝炎是由感染庚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播途径已被证实可以通过输血传播,易感者包括接受血液透析者以及接触血源的医务人员;此外,静脉注射毒品是另一重要途径。静脉注射毒品的患者中,血清庚型肝炎病毒RNA检出率达11.6%;怀孕妇女感染了庚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率最高可达33%;由此可见,庚型肝炎的预防重点是把好输血关;早期检测,早期防治。 

爱乐网,美女图片,搞笑图片
作者: admin       浏览: 9690次
上一篇:乙型肝炎能治好吗?
下一篇:哪些人应该打乙肝疫苗?什么人不能打乙肝疫苗?
相关推荐 ⇓
黄疸患者吃什么可以消黄?

黄疸患者吃什么可以消黄?

浏览:9618      点评:275
女大学生产下三胞胎,男朋友不是孩子生父

女大学生产下三胞胎,男朋友不是孩子生父

浏览:6189      点评:171
酒精肝引起肝腹水怎么办?

酒精肝引起肝腹水怎么办?

浏览:9973      点评:83
乙肝传染性强弱与季节有关吗?

乙肝传染性强弱与季节有关吗?

浏览:9436      点评:216
转氨酶偏高治疗多久可以降下来?

转氨酶偏高治疗多久可以降下来?

浏览:9440      点评:78
乙肝病毒携带者吃中成药影响肝功能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吃中成药影响肝功能吗?

浏览:10395      点评:133
早期肝腹水症状有哪些?

早期肝腹水症状有哪些?

浏览:8423      点评:74
丙肝有疫苗吗?

丙肝有疫苗吗?

浏览:9182      点评:308
乙肝患者如何预防肝功能衰竭?

乙肝患者如何预防肝功能衰竭?

浏览:10414      点评:34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