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各地不断开辟新牧场,引进和饲养大批牲畜,从而形成新的污染带;加之市场经济的活跃,包虫病流行区的畜产品大量流通,以及城乡饲养宠物犬的人家越来越多,致使肝包虫病流行蔓延的潜在危险“水涨船高”。
近年来,由于超声波、CT、磁共振等影像学技术得以广泛应用,所以在肝脏等器官内发现囊性包块的情况日益增多。这些包块除先天性囊肿、血管瘤等疾病外,不要忘记还有肝包虫病的可能。
肝包虫病有个很拗口的名字,叫棘球蚴病。棘球蚴作为绦虫的一种,大多寄生于犬和狼等食肉动物的小肠内。这些动物肠子里的成虫数量多达千万条,其粪便中排出的虫卵或孕节极有可能污染牧场、畜舍、水源、土壤以及牲畜皮毛。人若沾染和食入虫卵,卵内被称为六钩蚴的幼虫就会在肠道内孵出,钻入肠壁随血流侵入组织,继而发育为棘球蚴。棘球蚴最常见的寄生部位为肝、肺,其次为脾、肾、卵巢、膀胱、盆腔和乳房等部位。
专家介绍说,包虫病几乎遍布世界各大洲,与畜牧业关系相当密切。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人畜包虫病发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迄今已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感染病人。棘球蚴生长缓慢,患者多在童年感染,成年后才出现症状,初期表现不明显。其症状及危害程度取决于棘球蚴的体积、数量、寄生部位和并发症的有无。
棘球蚴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巨型棘球蚴病多见于腹腔,可占据腹腔的整个空间,挤压膈肌,使肺叶萎缩。肝棘球蚴病常使肝肿大、肝区胀痛。肺棘球蚴病可致气短、胸痛、咳嗽和咯血。脑棘球蚴病的表现与脑瘤相似,易引起头痛、呕吐及癫痫等颅内压增高症状。骨棘球蚴病多发生于骨盆、椎体中心和长骨两端,破坏骨质,造成骨折。此外包虫病还往往伴有荨麻疹、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食欲减退、消瘦、贫血、发育障碍、恶病质等。
肝病专家提醒人们,本病最主要的传染源是狗。狗体内的孕节或虫卵抵抗力特别强,儿童常常因与宠物犬嬉戏、玩耍而致病。成人在挤奶、剪羊毛和加工皮毛时,或因食入被虫卵污染的水、蔬菜等食物时易受到感染。在干旱地方,微小的虫卵还能随风飘扬,经呼吸道吸入而致人染病。
针对上述环节,最重要的预防措施是加强卫生宣传,向百姓普及有关包虫病的科普知识,注意个人防护,饭前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菜;其次是定期为牧犬和宠物犬驱除体内的寄生虫,控制传染源,加强屠宰场检疫,严格处理病畜内脏,并深埋或焚烧,绝不能乱抛或喂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