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临床发现,大概有百分之四十以上的成年人群,在通过注射了多次肝病疫苗以后,还是无法检查出抗体。专家指出,其实疫苗注射严格来说,要区分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后者包括医护人员、防疫人员等,这类人需要更大的注射量。那么,乙肝疫苗的注射需要如何操作呢?
乙肝的预防疫苗
许多人都知道,预防乙肝最好的办法是接种疫苗。成年人最好注射每次20微克的剂量。而对于不幸查出“大三阳”、“小三阳”的患者,提醒:护肝降酶只是种治标不治本的“姑息疗法”,而应反复跟进病情的变化。对于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呈阳性,且肝功能检查反复或连续半年以上出现异常的人群,即使是“小三阳”也应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避免因反复或持续的肝炎活动导致肝脏纤维组织增生,最终演变成肝硬化和肝癌。
高危人群注射疫苗要加大剂量
在多数情况下,查不出抗体是因为注射的量不足。目前许多人单次接受的注射量在5~10微克,其实这远远不够。成人应接受20~40微克的注射量才更有效。但这种观念仍鲜为人知。以前都开每次5~10微克的量,现在医生开出每次20微克的量,到了药房,计价处就会来复核——是不是开错了?过了计价关,注射的护士又犯嘀咕——这么大的量,打下去不会有问题吧?连医院的相关工作人员都不了解,何况普通民众!
这种宣传的不到位和认识上的差距,使得大部分人群注射肝炎疫苗后,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其实疫苗注射严格来说,要区分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后者包括医护人员、防疫人员、经常接触人体血液的工作人员、乙肝患者的家庭成员、器官移植患者、需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有多个性伴侣或男同性恋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等,这类人需要更大的注射剂量。成年人群最好注射每次20微克的剂量,如果仍没效,则应加大剂量和针次,但不要超过每次40微克。
当然,也有注射每次20微克,完成全程共三针后仍查不出抗体的情况。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免疫功能低下或无应答的人身上,对这部分人可进行第二次免疫程序,即再接种三针。也有少数人注射乙肝疫苗后产生过抗体,而过一段时间后又检测不到抗体,这其中可能有一种情况是抗体处于休眠状态而检测不到。
但这种人一旦感染了乙肝病毒,抗体的免疫记忆将会被唤醒而发挥作用。抗体虽是乙肝疫苗接种以后最主要的指标,但不是唯一的结果。注射了足够剂量疫苗的人,即使最终查不出抗体,但他们得乙肝的几率也相对会小一些。
温馨提示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注射疫苗除了每针要足量之外,还要严格按照程序(0、1、6月)共注射三针并定期复查,看有没有必要再打加强针,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