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乙肝是一种由乙肝病毒造成的肝脏感染性疾病。患这种疾病后,患者的血液具有高度的传染性。HBV感染的特点为临床表现多样化潜伏期较长。一般以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IgM阳性高滴度(≥1:1000)及HBV-DNA阳性作为诊断依据。急性乙肝临床表现多样化、潜伏期较长(约45-160日,平均60-90日)
急性乙肝的分类
急性乙肝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1、急性黄疸型肝炎
1)黄疸前期:多缓慢起病,发热轻或多无发热常出现关节痛、皮疹。常见症状有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腻、恶心、呕吐、有时腹痛、腹泻。本期平均持续5-7天。
2)黄疸期:发热消退,自觉症状稍减轻,巩膜及皮肤出现黄疸,数日至3周内达到高峰。尿色深黄可出现一过性粪便变浅。肝区痛、肝大、质较软,有压痛和叩痛。本期持续2-6天。
3)恢复期:患者黄疸逐渐减轻、消退,大便颜色恢复正常,皮肤瘙痒消失,食欲好转,体力恢复,消化道症状减轻,黄疸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本期一般为1-2个月。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此型较多见,占急性乙肝的90%以上。症状较轻,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等症状。肝大、质较软,有压痛和叩痛。此型肝炎症状轻常被忽视诊断。病程约2-3个月。
急性乙肝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来未感染过乙肝病毒。如果是乙肝带毒者,虽然发病也可能较急,但不能称为急性乙肝,而是“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急性发作”。
2)转氨酶升高幅度较大,在500-1000单位之间或更高。
3)病程经过顺利,无需特殊治疗,一般不用抗病毒药,在6个月内也可能有小的反复,但无碍大局。
4)预后良好,如休息不好、滥用药、饮酒等,约有5-10%急性乙肝发展成慢性乙肝。
5)在6个月内,HBsAg、HBeAg、HBVDNA可以转阴,并出现抗-HBs,获得对乙肝的免疫。
6)有一部分急性乙肝患者痊愈后,仍有乏力感。食欲差、肝区不适、暖气等,但肝功能正常,转氨酶正常,这叫“肝炎后综合征”,这不是慢性乙肝,不必有心理负担。
急性乙肝能治好吗?
急性乙肝发病分为三期:前驱期、黄疽期、恢复期。前驱期,这时的症状不明显,病人可能有疲乏无力感,全身不适感,也可有恶心及胃口不佳,还可有轻度发热。
急性乙肝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发病后的初期阶段,是乙肝康复和防止转为慢性乙肝的关键。急性乙肝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以及接触传播、性传播等途径。据统计急性乙肝的传播占57.6%左右,18.7%-30.2%转为慢性,进一步发展则导致肝硬化、肝癌的发生,近年可能有所升高。每年近一百万人死于乙肝病毒有关的肝病,包括肝硬化、肝癌。
急性乙肝是一种自限性疾病,若能早期诊断,采取适当的休息、营养和一般治疗,大多数病人可在3-6个月内自愈。
急性乙肝主要症状
感觉肝区不适、隐隐作痛、全身倦怠、乏力,食欲减退、感到恶心、厌油、腹泻。病人有时会有低热,严重的病人可能出现黄疸,这时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但由于急性乙肝干多表现为胆囊炎,上消化道炎症等症状,容易被误诊。如果延误治疗,少数病人会发展成为重症肝炎,表现为肝功能损害急剧加重,直到衰竭,同时伴有肾功能衰竭等多脏器功能损害,病人会出现持续加重的黄疸,少尿、无尿、腹水、意识模糊、谵妄、昏迷。
急性乙肝检查方式
急性乙肝诊断主要通过,乙肝两对半检测,肝功能检查,以及病毒基因检测等确诊。肝功能检查多显示转氨酶明显升高,胆红素升高,乙肝病毒基因检测显示乙肝病毒复制。
急性乙肝的症状表现
急性乙肝发病分为三期,三期的症状表现如下:
第一期为前驱期,这时的症状不明显,病人可能有疲乏无力感,全身不适感,也可有恶心及胃口不佳,还可有轻度发热。这一时期常不被注意,或误认为是一般的感冒。
第二期为黄疽期,病人由尿黄、眼睛发黄,进一步发展到全身皮肤发黄,如果黄疸较深。还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大便颜色也变浅,此时病人的恶心、呕吐、周身痛等症状可能有所减轻。有一些病人并不发生黄疸,但可能有肝区隐痛、胃口不佳、乏力等症状。黄疽期大约持续1-6周。
第三期为恢复期,患者黄疸逐渐减轻、消退,大便颜色恢复正常,皮肤瘙痒消失,食欲增加,精力较前充沛,但仍有时感到乏力,尿色也较深。恢复期约经2-3个月,走向痊愈,整个病程不超过6个月,多数为3-4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