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是一个“沉默”的器官。当肝脏出现病变的时候,其剩下的健康组织尚能够应付日常代谢活动的需要,所以不容易察觉。只有当肝损害超过70%的时候才会出现显著症状,因此肝硬化的进展往往是“静悄悄”的,很难早期发现。但是,肝硬化进展的时候仍然会露出一些“蛛丝马迹”,只有认识以下一些肝硬化的表现,才能做到对肝硬化的早诊断、早治疗。
许多病程较长的肝炎、肝硬化病人皮肤色素沉着较明显,面部呈现暗灰色,夹杂着“钞票纹”(毛细血管扩张),失去正常应有的光泽和弹性,尤其是眼眶周围更为明显。这种皮肤黝黑称为“肝病面容”。
肝硬化病人面色晦暗是由于肝功能下降,肝脏将胆固醇转化为胆固醇脂的能力减弱,以致体内胆固醇脂含量减少。而后者又是制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主要原料。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不足和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均可使脑垂体功能紊乱,使垂体分泌增多,引起皮肤黏膜色素增加,肤色加深。
另外,由于肝硬化病人的肝脏损害,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功能下降,血液中雌激素增多。雌激素可降低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使酪氨酸转变为黑色素的量增多,从而使皮肤颜色加深。
肝硬化病人病情好转及肝功能改善时,这种“肝病面容”会逐渐减轻。由于肝病面容是肝硬化病人的一种特有体征,可作为医生诊断时的参考,故病人就诊前不宜化妆,以免掩盖了病情。
肝硬化的症状
脸消瘦、面黝黑
1/3以上患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患者,其面部、眼眶周围皮肤较病前晦暗黝黑,面容消瘦枯萎,脸颊有小血管扩张,口唇干燥,这就是“肝病面容”。这是由于肝功能减退,导致黑色素生成增多所致。
蜘蛛痣、肝掌
肝硬化患者常在面部、颈、胸、肩、前臂及手背等处出现一些扩张的皮肤小动脉,周围有向四周辐射的树枝样细小分支,形态像一个个小蜘蛛,呈鲜红色,用笔尖、大头针或细棒一端压迫痣的中心点,可使痣及其周围分支消失,这就是蜘蛛痣。这也是由于肝功能减退之故。
蜘蛛痣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标志,但并不具有特异性。正常妇女月经期间或妊娠时,约40%也可见蜘蛛痣;另外,饱经风吹日晒、经常饮酒、维生素b缺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以及少数健康人也可见到蜘蛛痣。
与蜘蛛痣发生机制相同的表现是肝掌,就是指手掌连接大、小拇指的两侧(大、小鱼际)发红,细观有许多红色斑点,有的呈斑块状,红白相间无规律,如局部加压会变苍白,放松后恢复原状。有时患者脚底也有这种改变。因其发红又称“朱砂掌”。
眼发黄、皮发黄
患者的巩膜(眼白)或皮肤发黄,医学术语称为黄疸。肝硬化患者半数以上可出现这种体征,一般程度较轻。这是由于肝硬化时胆汁不能正常排出,血中胆红素增多所致。若黄疸骤然升高或重新出现,均提示肝细胞有破坏,应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