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乙肝后肝硬化引发的腹水患者来说,如果在肝功检查中发现转氨酶高,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是不是代表此时肝腹水传染性强呢?下面,我们来看看专家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
我们经常检测的肝功能有2种转氨酶,即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在生理条件下多存在于细胞内,血液中的检测值不高。在致病状态下细胞发生变性或者坏死时,转氨酶就会从细胞内“跑”到细胞外,进入血液,导致转氨酶活性增高。
因此,转氨酶是反映细胞损伤程度的指标之一。其实转氨酶存在于人体的许多种细胞内,有数十种疾病或药物可使机体一部分细胞肿胀变性或坏死引起转氨酶升高。一些常见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的高热、胆囊炎症或急性心肌炎、肾盂肾炎、糖尿病等都会出现短暂的转氨酶轻度升高。只是由于人体中数肝细胞中转氨酶含量最高,肝细胞发生病变时,血液中转氨酶活性升高最为明显,因而医学上把ALT和AST归入肝功能的检测指标中。
那么,转氨酶活性升高的肝病是否有传染性?这要具体分析。在急性病毒性甲型和戊型肝炎,由于病毒大量侵入肝脏,损伤肝细胞,此时血液中转氨酶活性急剧增高,患者有消化道传染性,因而需要隔离治疗。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急性发作时,肝细胞因免疫损伤变性或坏死,转氨酶活性明显升高,有血液传染性。
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慢性病毒性肝炎病人,体内病毒复制不明显,但其免疫系统对肝细胞的攻击力却持续保持,血液中转氨酶活性轻度或中度升高,这种病人不具有明显的传染性。相反,有些慢性肝炎病人,体内病毒复制相当活跃,但免疫攻击力较弱,虽因部分肝细胞受损致转氨酶活性升高,但因基础值低,转氨酶活性虽升高但仍未超出正常值的范围,这种病人倒具有一定的血液传染性。
此外,除了病毒性肝炎以外,临床上还有相当多的没有传染性的慢性肝病,如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代谢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及淤血性肝硬化等等,均可有转氨酶的升高。因此这类病人就用不着在传染科就诊,以避免受到肝炎病毒的传染。
另外,由于一部分肝硬化是具有传染性的,并且传染源很多,大家在生活中应注意进行预防,以免感染上此类疾病,给自己带来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