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慢性肝炎?
上海武警医院肝病治疗中心肝病专家指出,急性肝炎(乙型或丙型)迁延不愈,病程超过半年者,称为慢性肝炎。有的乙型肝炎起病隐袭,待临床发现疾病时已成慢性。
慢性肝炎的症状
肝炎病人病程持续半年以上不愈者,称为慢性肝炎。慢性肝炎临床常有纳呆、疲倦、胁痛、腹胀四大症状,有些病人出现肝脾肿大,肝功能有明显异常。武警上海市总队医院肝病治疗中心专家解析,慢性肝炎经过积极治疗,症状可逐渐消失,恢复健康;极少数病例,可发展为早期肝硬化,其常见症状如下:
纳呆:慢性肝炎常见食欲不振,或不思饮食,或纳食无味,或食后胃脘呆滞,厌恶油腻,胸脘满闷,舌苔白腻,脉弦缓。
疲倦:慢性肝炎的特点是四肢无力,全身疲乏困倦,懒动思睡,精神不振,食欲少思,舌苔薄白,脉虚弱。
胁痛:胁为肝之分野,邪在肝,则胁痛,疼痛常因情志变动而增减,嗳气脘闷,饮食减少,舌苔薄白,脉象多弦。
腹胀:腹胀是慢性肝炎的常见症状,临床表现:胃脘痞闷,肚腹发胀,饮食少思,肢体酸软,舌苔白腻,脉弦缓。
慢性肝炎的具体表现为:
1、全身症状:乏力、体内不支,疲劳,打不起精神。
2、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
3、黄疸:尿液颜色变深,眼睛、皮肤,黄然,皮肤瘙痒。
4、肝区疼痛: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适、隐痛如果疼痛剧烈,还要注意胆道疾病、肝癌、胃肠疾病。
5、肝脾肿大肝脏质地变硬、缩小,脾脏肿大。
6、肝外表现、肝脏晦暗或黝黑,肝掌、蜘蛛痣,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对称或不对称的乳腺增生、肿痛,女性可出现月经失调、闭经、性欲减退等。
慢性肝炎的病因
慢性肝炎多是从急性病毒性肝炎转变而来,机体自身免疫功能紊乱,长期应用损害肝脏药物及机体对药物过敏,酗酒以及某种酶的缺乏,代谢紊乱等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不同肝炎病毒的急性感染,转变为慢性肝炎的可能性显然不同。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在急性期过后,疾病自限,预后良好,不发生病毒持续携带状态,亦不转变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急性乙型肝炎约15%左右转变为慢性肝炎,约20%发展为肝硬化,约0。6%发生肝癌;丙型肝炎亦约有36%(26%~55%)转变为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的分类
对无论是乙型、丙型、丁型或新型病毒引起的慢性肝炎,均被划分为轻度、中重、重度3类。
①轻度:相当于原先认识的慢性迁延型或轻型慢性活动型,临床上病情较轻,生化指标仅1~2项轻度异常。
②中度:相当于原慢性活动型肝炎的中等病理改变者,其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居于轻、重度之间。
③重度:有明显而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及便溏等,可有肝病面容,肝掌,血管痣和肝脾肿大而排除其他原因引起者,临床上无门脉高压症证据,血清AL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减低或白/球比值异常,蛋白电泳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凡白蛋白<329/L,胆红素>855m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60~40,3项中只需一项达标者,即可诊断为慢性肝炎重度。
慢性肝炎的诊断依据
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乙型肝炎,在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肝炎中占80%~90%,因此,乙肝病毒感染是慢性肝炎最常见的病因。
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乙型或HBsAg携带史,本次又因同一病原再次出现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可认为慢性肝炎。发病日期不明或虽无肝炎病史,但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符合慢性肝炎,或根据症状、体征、化验及B超检查综合分析,亦可作出相应诊断。
为反映肝功能损害程度,慢性肝炎临床上可分为:
(1)轻度临床症状、体征轻微或缺如,肝功能指标仅1或2项轻度异常;
(2)中度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居于轻度和重度之间;
(3)重度有明显或持续的肝炎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并排除其他原因,且无门静脉高压症者。实验室检查血清ALT和/或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或A/G比值异常、丙种球蛋白明显升高。除前述条件外,凡白蛋白≤32g/L,胆红素大于5倍正常值上限,凝血酶原活动度60%~40%,胆碱脂酶<2500U/L,4项检测中有1项达上述程度者即可诊断为重度慢性肝炎。
B超检查结果可供慢性肝炎诊断的参考;
(1)轻度B超检查肝脾无明显异常改变。
(2)中度B超检查可见肝内回声增粗,有脏和/或脾脏轻度肿大,肝内管道(主要指肝静脉)走行多清晰,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无增宽。
(3)重度B超检查可见肝内回声明显增粗,分布不均匀;肝表面欠光滑;边缘变钝;肝内管道走行欠清晰或轻狭窄、扭曲;门静脉和脾静脉内径增宽;脾脏肿大;胆囊有时可风“双层征”。
乙肝病原学诊断依据
有以下任何1项阳性可诊断为现症HBV感染;
(1)血清HBsAg阳性;
(2)血清HBVDNA阳性;
(3)血清抗-HBcIgM阳性;
(4)肝内HbcAg和/或HBsAg慢性,或HBVDNA阳性。
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
临床符合慢性肝炎,并有1种以上现症HBV感染标志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