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分为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是我国患病率比较高的一种疾病,大约每年有11万人新发此病,这个数据占全世界病例的百分之四十左右。原发性肝癌的症状不明显。一旦有明显症状,则说明已经进入病程中晚期,其病情发展极快。不同阶段不同类型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下面我们来一起看看。
原发性肝癌的八大症状
原发性肝癌主要的临床症状有肝区疼痛、腹胀、乏力、纳差、消瘦、发热、黄疸以及肝脏进行性肿大或上腹肿块等。
(1)肝区疼痛:是最常见、最主要的临床症状。疼痛多为持续性隐痛、钝痛、胀痛或刺痛,以夜间或劳累后明显。肝区疼痛是由于肿瘤迅速增大使肝包膜张力增加,或包膜下癌结节破裂,或肝癌结节破裂出血所致。肝区疼痛部位与病变部位有密切关系。病变位于肝右叶,可表现为右季肋区痛;位于肝左叶则表现为胃脘痛;位于膈顶后部,疼痛可放射到肩部和腰背部。如突然发生剧痛,且伴有休克等表现,多为癌结节破裂大出血所致。
(2)纳差、恶心、呕吐:常因肝功能损害、肿瘤压迫胃肠道所致,其中以纳差为常见症状,病情越严重,症状越明显。
(3)腹胀:因肿瘤巨大,腹水以及肝功能障碍引起。腹胀以上腹部明显,特别在进食后和下午,腹胀加重。患者常自行减食以图减轻症状,也常被误认为消化不良而未引起重视,延误诊治。
(4)乏力、消瘦:由于恶性肿瘤的代谢、消耗过大和进食少等原因引起。早期可能不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日益加重,体重也日渐下降,晚期极度消瘦、贫血、衰竭,呈恶病质。少数病情发展较慢的肝癌患者经休息和支持治疗后,也可能出现暂时体重回升的情况。
(5)腹泻:主要因肝功能不同程度地损害导致消化吸收能力的减退引起,也可因肝癌细胞转移形成门静脉癌栓所致。虽然此症状并不十分常见,有时也可作为肝癌的首发症状,常被误认为胃肠道感染而误诊。腹泻可不伴腹痛,一般进食后即腹泻,大便多为不消化的食物残渣,常无脓血,消炎药物不能控制。病情严重时,每天大便十余次,可使病情迅速恶化。
(6)发热:因肿瘤组织坏死、代谢产物增多以及肿瘤压迫胆管合并胆管炎引起。无感染者称为癌热,多不伴寒战。不明原因低热是肝癌的一个常见症状,体温一般在37.5℃~38℃之间,但炎症性弥漫性肝癌多有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易被误诊为肝脓肿,应用抗生素治疗往往无效,而用吲哚美辛(消炎痛)可以退热。
(7)呕血、黑便:以呕血为主者,主要因为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和急性胃黏膜病变所致。以黑便为主者则多由于门脉高压性胃病或消化性溃疡引起。由于肝功能损害,凝血功能下降导致的消化道出血少见。
(8)转移症状:肝癌可转移至肺、骨、胸膜、胃肠及淋巴结等。根据转移的部位可引起相应的症状,如肺转移可出现胸痛、咯血等,骨转移可出现局部疼痛和病理性骨折等。
原发性肝癌可分为四种类型
①块状型:可分为单纯块状型、融合块状型及多块状型。单纯块状型,癌肿为单个肿块,边界清楚或不规则,常有完整或不完整包膜,有的可无包膜,肿块边缘常可见小的卫星癌结节。
②结节型:这种原发性肝癌为多数大小不等的结节,突出在肝脏表现,遍及全肝,多并发肝硬化。肿瘤结节呈灰白色或灰黄色,也可呈棕红色。本型可分为单结节型、融合结节型及多结节型。本型约占全部肝癌的2/3,预后较差。
③小癌型:指癌肿直径在5cm以下,且为单个存在,一般有完整的包膜,恶性程度低,基本上是早期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率高,预后好。
④弥漫型:表现为均匀散在的微小结节,分布于整个肝脏,结节大小较一致,一般不超过肝小叶的大小,几乎总是和肝硬化同时存在,肝脏正常或略小,与肝硬化不易区别,是较少见的一型,约占原发性肝癌的5 %,发展快,预后差。
原发性肝癌有四大并发症
1、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过去称肝昏迷,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肝性脑病通常是原发性肝癌终末期的并发症,约1/3的患者死于此症。
2、上消化道出血
原发性肝癌患者常伴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血管静脉曲张、小肠静脉淤血等一系列变化,血管容易破裂出血,患者表现为呕血和黑便,另也有部分患者是因为肝功能障碍致凝血功能异常而广泛出血,约15%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死于出血。
3、肝癌结节破裂出血
肿瘤逐渐增大、坏死或液化时可自发破裂,受到外界刺激时也会发生破裂,如破裂局限在包膜内,则产生明显的局部疼痛,如穿透包膜则可引起腹膜刺激征,大量出血可导致休克或死亡,约1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死于结节破裂出血。
4、继发感染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消耗性疾病,晚期患者消耗严重,加之放化疗导致的白细胞减少,抵抗力微弱,容易并发肺炎、败血症、肠道感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