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部位的疾病一直以来都是让人十分的纠结,因为它通常都有可能具有传染性。其中大家听说最多的就是甲肝和乙肝。那么甲肝和乙肝到底是怎么区分的?
很多人都容易把甲肝和乙肝相互混淆。虽然甲肝和乙肝都是由病毒性肝炎引起的一组疾病,但甲肝是由甲肝病毒HA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乙肝是由HB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由于病因不同,因此甲肝与乙肝的症状上也存在许多差别。
甲型肝炎与乙肝对比,一般来说甲肝起病较急,发热较高者多些,黄疸患者多些,病程较短,康复较为顺畅。“病从口入”是甲肝病毒的首要传达路径,经过在粪便中的病毒污染食物、饮水、用具和手,经口感染。它不一样于乙型肝炎,很少经过输血与注射传达。但也有少量甲肝患者可发展为重型,病况会变为阴险。
甲肝病毒首要经过粪便感染,有感染性的时间一般不超越发病后30天。甲肝与乙肝都有急性黄疸,急性无黄疸类型,不能以有没有黄疸来差异这两种肝炎。
得过甲肝后,再感染一般也不会发病。甲肝不发展为缓慢,因而很少由此导致肝硬化。也没有甲肝病毒的缓慢携带者。
甲型肝炎病毒进入人体约2-6周,患者会出现发热、厌食、腹泻、腹痛、关节痛等不适症状。90%以上的患者不出现皮肤和巩膜的黄染,且因症状轻微,不经治疗而自愈。这是有些人不知自己曾感染过甲肝的原因。少数患者出现皮肤黄染才意识到患了肝炎。80%的肝炎患者可在肋下触及肿大的肝脏,右上腹部有胀满感。甲肝一般为自限性疾病,极少数病例症状重,黄疸深,经过积极治疗也能痊愈。
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可表现为5种情况: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无不适症状,肝功能正常;急性乙型肝炎症状甲型肝炎相似,但起病时大多不伴有发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会出现乏力、易疲乏、食欲下降、厌油腻等;重型肝炎是肝炎中最重的一种类型,常表现为肝功能衰竭,极度乏力,严重恶心呕吐,黄疸迅速加深,肝脏进行性缩小;淤胆型肝炎患者常表现为皮肤瘙痒、粪便颜色变浅、肝肿大。
甲型多为良性
急性甲型肝炎患者只需注意歇息,辅以恰当药物和养分,绝大多数都能够在发病第二周起表现敏捷改进,80%患者在三四个月内,其他在六个月内彻底康复。
肝炎后综合征
有少量患者,在黄疸衰退、肝功用正常后,依然有较明显的盲目表现,如胃口不振、厌恶、腹胀、多汗、乏力、头痛、失眼,以及肝区痛等,这些称为肝炎后综合征。发作的原因是急性肝炎时导致胃肠功用失调及植物神经功用障碍没有彻底纠正,而肝区痛则因急性时肝充血或缺血,以及能够存在肝包膜炎性粘连或肝周围炎。
肝炎后综合征一般都是不严峻的,经恰当运用一些中西药物或理疗、针炙等疗法,能够得到改进。但医师仍应注意把肝炎后综合征与缓慢拖延性肝炎差异,如定时复查肝功用化验及乙型肝炎外表抗原检测等。
我们要能够正确的区分甲肝和乙肝,并且清楚容易引起甲肝的食物。那么,哪些食物会诱发甲肝?
1、生吃海鲜
容易携带甲肝病毒的海产品有虾类、蟹类和毛蚶、牡蛎、蛤蜊、蛏子等贝类,其中尤以贝类海产品最“危险”,1988年上海曾爆发因食用不洁毛蚶引发的大规模甲肝疫情,超过30万人染病。所以生吃、半生吃或仅用一般的开水涮等食用方式都易感染甲肝病毒。个人食用海鲜务必烧熟煮透,并有所节制,以免惹病上身。
2、猛吃火锅
火锅是一年四季都很受欢迎的美食,在春季也总能吸引众多食客。但猛吃火锅却是导致甲肝的又一罪魁祸首。火锅菜品丰富,一般都包括猪、牛、羊肉,各种动物内脏和海鲜、蔬菜等等。由于食材多,致病源也随之增多。因此,火锅的食材一定要保证清洁卫生,蔬菜和肉食在食用前都务必洗净;烫食时不要一味追求鲜脆,为安全起见,涮肉片、百叶、黄喉、毛肚等最好在锅里煮得久一点,涮海产如贝壳类、蚝、螺等更要煮熟。
3、爱上大排挡
大排档的经济实惠和地道的美味让不少人流连忘返,但常吃卫生条件没有保障的大排档却极易惹甲肝上身。甲肝病毒在春季极其活跃,如果大排档的食物和餐具往往没有经过严格清洁和消毒,无法消灭甲肝病毒,就是一个极大的致病源。所以,在春季应尽量减少到大排档就餐的几率;如果非要到大排档就餐,应选择避免生食和凉拌菜。
4、随便喝生水
春季,尤其是运动量大的学生和孩子,往往在大量出汗后,为了图省事和凉快,就随便找生水解渴。同时由于出门春游踏青的人较多,这部分人群在外饮用生水的几率也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