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人患上乙肝,多由母婴传染,病毒特别难治,基因容易变异。相对来说,北美和地中海地区的乙肝患者多在出生后感染,容易治疗。”近期在意大利比萨召开的国际乙肝会议发布了这一消息。“亚洲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激发自身免疫系统的活力,即使在药物撤离后,也能留下了一支不走的抗病毒军队,促进肝细胞修复。”参加会议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向记者解释道。
亚洲乙肝患者
多在出生时感染
慢性乙肝患者的停药和耐药问题一直是抗病毒治疗乙肝的一大重要难题。对亚洲患者来说尤其伤脑筋。会议表明亚洲患者大多传染发生在围产期,即在出生的时候,由于感染时间长,乙肝病毒在体内易发生变异而逃避药物控制,并可导致疾病进展成肝硬化和肝癌。欧洲、美国患者则多在出生后感染,相对易治。
要让亚洲的难治性乙肝治疗有更多突破,会议提出了免疫控制比单纯抑制病毒更重要的理念。“一项在15个国家进行的Ⅲ期随机临床试验证实,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可获得临床治愈疗效。”中国工程院院士庄辉介绍说。
“十一五”肝病攻关
今年是最后一年
“十一五”重大医学课题攻关计划中,我国对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其中主要是病毒性肝炎投入了4.4亿元的重金,希望把我国的乙肝大国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目前这一计划已进入最后一年,该项目除了给婴幼儿免费注射乙肝疫苗外,对20岁以上可能感染的高危人群也给以免费接种疫苗。
只有实施免费接种策略才有望在人群中建立有效的防线。防治乙肝病毒新感染同时通过规范化治疗提高临床治愈率,让现有的2000多万乙肝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切断传染源,才能真正达到降低乙肝发病率和病死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