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丁、戊五种肝炎,不少市民都对其中一种或数种略知一二,尤其是在广东发病率较高的乙肝,很多人都对其耳熟能详。但如果问起是否听说过免疫性肝炎,相信坊间能回答出“是”的就只有极少数了。记者采访得知,由于诊断方法的不断完善,这种过去常被归为不明原因肝损害的疾病,临床发现率越来越高。
“因为受身体免疫功能‘左右’,所以这种疾病非常青睐中老年妇女,在她们所患的慢性肝炎中,免疫性肝炎占了相当高的比例。”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肝胆医院院长王捷教授表示,与其他肝炎不同,这类疾病属于“毕打自己人”,并没有外界病毒入侵,因此很难预防,但却可以控制,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极为重要。
特点
八成患者为中老年女性
家住天河的琴姨连续三天都非常“难过”:腹部坠痛、恶心呕吐、大便便秘、小便呈现出浓酽的乌龙茶样状。琴姨原以为是老胃病犯了,自己买了好几种胃药吃,可没见丝毫缓解。耐不住肚子痛的琴姨只得在家人陪同下来到医院。检查结果发现,琴姨转氨酶高达884个单位,是正常值的20多倍!医生赶紧将琴姨收入院,进行紧急护肝治疗。在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后,琴姨被确诊患上了免疫性肝炎。
“免疫性肝炎对中老年妇女特别‘情有独钟’。研究发现,该病80%以上的患者为女性,年龄普遍较大。所以当家中女性接近或已过了更年期,出现转氨酶升高而又找不到常见的肝炎病因时,应高度怀疑为免疫性肝炎。”王捷表示。
原因
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肝脏引发炎症
王捷表示,免疫性肝炎“钟爱”中老年女性的缘由还要从其发病机理说起。“其实这是一场由于免疫功能紊乱,上演的‘毕打自己人’的生理闹剧。”他表示,市民常听说的甲肝、乙肝、丙肝等都是由于相应的病毒侵入人体所引起,它们和丁肝、戊肝等统称为病毒性肝炎。
“但免疫性肝炎则与这些肝炎完全不同,它不是由肝炎病毒侵入人体引起的,本身不具备传染性。”王捷介绍,尽管该病的发病机理不算非常确切,但大体是这样:人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的蛋白组织具有耐受性,而对外来的蛋白组织没有耐受性,当外来的蛋白组织(如病毒、细菌等)一旦进入人体,免疫系统就会主动攻击它们,直到将其清除。
“然而由于遗传、药物、营养障碍及一些尚不知道的因素,使人体自身的某些蛋白组织失去了免疫系统对其具备的耐受性,这部分蛋白组织便会受到免疫系统的攻击,并产生损伤,这称为自身免疫损伤,或自身免疫病,免疫性肝炎就这样发生了。简单地说,就是自身的免疫系统去攻击或残害自身的肝脏,使肝脏发生炎性病变。”而由于女性在更年期阶段身体很容易出现免疫功能紊乱现象,所以发病率高也就不足为奇了。
诊断
警惕其伪装成其他疾病
该院肝胆外科叶华医生进一步介绍:“免疫性肝炎非常善于伪装,通常没有特异的症状和体征出现,病人只会出现疲劳、食欲减退、恶心、腹痛、瘙痒及小关节疼痛等症状。体格检查很可能没有任何异常。”当然,不排除部分患者也可能出现肝肿大、脾肿大、黄疸等症状。
“约10%的患者可表现为急性肝炎甚至暴发性肝炎,并可快速进展至肝硬化。这种狡猾的肝炎还会化装成其他疾病:如甲状腺炎、I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那是由于免疫细胞自相残杀,株连了其他器官造成的。有经验的医生通过这些表现,也能顺藤摸瓜找到元凶。”
叶华提醒说,自身免疫性肝炎很难预防,但却可以控制,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极为重要。“35~50岁的中年妇女,一旦出现疲乏无力、恶心、食欲不振、腹胀及体重减轻等肝炎症状,还伴有发热、关节酸痛等情况,或者面部鼻翼两侧出现像蝴蝶一样的对称红斑,红斑处皮肤有轻微肿胀的时候,就应该及时到专科就医,以免贻误病情,造成肝硬化等严重后果。”叶华表示。
非病毒性肝病
增幅高于病毒性肝炎
据介绍,近年来随着市民健康意识的增强,普通体检中发现的慢性肝病的比例有所上升,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非病毒性肝病患者的增幅高于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增幅。
“患脂肪肝、酒精性肝病的大部分是中青年男性,而自身免疫性肝炎则多为中老年女性。前者与日常饮食不科学不节制密切相关,后者则与环境关系不大,重在早发现、早治疗。”王捷提醒,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查肝脏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