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其治疗方法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抗病毒为主。
慢性乙肝治疗的基础是抗病毒治疗,治疗目标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减轻肝细胞炎症及肝纤维化,预防和阻止肝硬化、肝癌发生,从而延长患者存活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这一目标指导下,慢性乙肝管理已经从短期管理步入长期管理。而在乙肝的长期病人管理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正确选择治疗方案,尤其是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选择,简单的说,可以总结为“疗效、耐药风险和安全性”三大要素。
一看疗效,保持病毒不可测
慢性乙肝是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疾病,乙肝病毒的持续复制会引起肝脏组织的炎症和损伤。由于现有的治疗还未能彻底清除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所以需要选择能够强效持久降病毒的药物,将病毒持续抑制在尽可能低的水平,从而持久稳定地控制病情,遏制疾病向肝硬化、肝癌进展。
在目前已上市的核苷类抗病毒治疗药物中,以恩替卡韦的抑制病毒复制的能力最强。临床试验数据表明,核苷初治患者使用博路定?(恩替卡韦)治疗5年,94%的患者病毒载量可降至不可测水平(<300拷贝/毫升) 。长期组织学数据也显示,核苷初治的慢性乙肝患者接受博路定?(恩替卡韦)治疗3至7年后,96%的患者肝脏炎症明显减轻,88%的患者肝纤维化明显减退,这些患者病毒载量都被抑制到检测限以下(<300拷贝/毫升) 。
二看耐药,耐药发生率尽可能最低
耐药问题仍然是目前的乙肝抗病毒治疗中不可避免的难点。一旦遭遇耐药,不但导致抗病毒药物失效、病毒反弹,患者还将在不断加药换药的过程中承受着额外的治疗成本。有数据显示,在患者发生耐药后需要额外负担的治疗费用,仅专家门诊、住院治疗、耐药检测等费用,就会对每一位患者在耐药发生后的第一年,造成约4,000元人民币的额外费用。而这些还没有包括治疗药物本身的费用、患者就医的交通费、误工费等。
专家表示,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正确的治疗选择,将耐药的发生可能性降到最低。目前已上市的核苷类药物中耐药发生率最低的是恩替卡韦,核苷初治患者治疗6年累计耐药发生率仅1.2%。
三看安全性,品质保证很重要
选择乙肝药物和选择其他药物一样,需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临床数据、使用经验以及产品品质,由于慢性乙肝治疗周期较长,药物的品质和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除药物上市前的大规模临床试验数据外,药物在实际临床治疗中的数据积累也是确保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要依据。比如在四月份刚刚结束的2010年欧洲肝病年会上,发表了在1051位接受博路定?长期治疗(184周,约3.5年)的慢性乙肝患者中的安全性结果,显示博路定?是一种耐受性良好的抗病毒治疗药物。此外,在2010年亚太肝病年会上公布的博路定?全球多地区患者实际临床治疗跟踪数据,是来自对现实生活中患者实际临床治疗情况的跟踪,反映了药物应用于实际临床的疗效,与以往公布的临床循证数据互相印证,巩固了医生和患者的治疗信心。
另外,即使化学成分相同的药物,其循证医学证据、产品生产工艺、质量控制、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也有较大差异。因此患者要尽量选择拥有大量临床试验数据支持、经过了长期临床实践验证的可信赖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