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知道乙肝对人体的危害,但其实并非乙肝就一定会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事实上,有很多机体免疫较好的人接触到乙肝病毒时可以产生抗体,这些人不但没有产生肝炎,还自动形成了保护性抗体,而且这类人并不在少数。
乙肝有可能变为肝硬化 忽视治疗生存率低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的朱幼芙(专家预约)教授为我们介绍到,感染乙肝病毒的人仍然有一部分会患上乙肝,这些人的10~20%左右会发展为肝硬化,而肝硬化的患者又有20%左右可能转化为失代偿的肝硬化。也就是说如果肝硬化患者出现黄疸、腹水、腿肿的症状了,这时就需要抓紧治疗了,因为失代偿肝硬化的五年生存率只有14%左右,成活率非常低。大多数失代偿肝硬化患者都会因为肝癌、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而离世。
乙肝有四个时期 哪个时期需要药物治疗?
据朱教授介绍,乙肝存在一个“自然史”,它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免疫耐受期
婴儿刚出生时体内可能存在高数量的乙肝病毒,但是此时机体很可能对乙肝病毒没有免疫力。这时婴儿的机体和乙肝病毒是共存状态,很可能出现转氨酶、肝功、B超等检查结果都很正常的情况。这时一般采取只观察、不治疗的方法。
第二阶段:免疫清除期
在孩子成长到青春期的时候,免疫力开始发展起来,这时免疫系统会把乙肝病毒定义为“敌人”而进行攻击,这时就会伤害到肝细胞,出现转氨酶的波动。这时的乙肝病毒量没有那么高,但是转氨酶也会随着病毒的量而来回波动。
第三阶段:免疫控制期
当机体免疫将乙肝病毒消灭掉大部分后,原本e抗原阳性的大三阳很可能就逐渐转变为e抗原阴性、e抗体阳性的小三阳了,这时病毒量很低、肝功也很正常。朱教授说,如果终身都保持这样的状态是最好的。
第四阶段:免疫逃逸期
有一部分人的免疫力可能无法完全压制住病毒,导致病毒反复出现,造成转氨酶来回波动,这时又会对肝脏产生伤害。
朱教授介绍道,医生会观察判断病人是处于哪个时期,然后决定是否需要治疗。这四个时期需要使用药物治疗的是免疫清除器和免疫逃逸期;而免疫耐受期和免疫控制期则可以持续观察。
乙肝病毒不能彻底清除 治疗有两种方法
朱教授告诉家庭医生在线网友,很遗憾乙肝病毒是不能完全清除的。目前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将乙肝病毒压制到检测不到的程度,避免病毒对肝细胞的损害,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使肝脏以尽量平稳的状态度过以后的生活,患者可以相对正常的享受生活质量。
目前公认的乙肝治疗方法有两种:干扰素注射和服用核苷类似物药物的治疗。干扰素又分为长效干扰素和短效干扰素两种。
朱教授建议,如果是年轻人首选干扰素治疗。注射干扰素的优点在于可以停下来观察,比如注射一年到一年半左右的时候可以暂时停药然后观察病程。但缺点是有一定的副作用,当然也是能够控制的范围。
对于年纪比较大的患者、或者肝脏损伤比较严重且难以耐受副作用的患者,朱教授建议服用使用核苷类药物治疗。相比之下,核苷类药物的安全性较好,而且一般一天服用一片,较为方便,但缺点是需要长期用药。朱教授说,特别是大三阳转为小三阳后还可以再用药巩固一段时间,巩固时间越长越好,才能考虑停药。但同时朱教授也提醒大家,停药以后也有复发的概率,因此如果在经济和心理方面都可以接受的情况下,还是建议大家长期服药。
核苷类似物有耐药问题 备孕有安全选择
很多抗病毒或抗菌药物都会存在耐药性的问题,朱教授也指出,核苷类似物也是一样。很多肝病患者如肝硬化是需要终身服用药物的,这就很容易造成病毒的耐药问题,耐药现象一旦产生,就可能要面对加药、换药等后续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很可能出现严重的反弹,使原来的治疗成果前功尽弃。因此目前各国都推荐高效低耐药,降低病产生毒耐药的概率。
核苷类似物也分为几个安全级别,有些核苷类似物属于妊娠B级药,也就是说对于孩子的影响已经降低到最小。如果女性患者打算备孕,那可以考虑换用妊娠B级药。而生产过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继续使用或换回原来的药物。但如果备孕之前使用的是干扰素治疗,则可以在停药的稳定期怀孕生产。
朱教授最后提醒网友,感染上乙肝病毒并不一定会患上乙肝,患上乙肝也不一定会转变为肝硬化或肝癌。但是及早的预防、观察以及及时的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朱教授提醒大家,每年的查体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提醒我们及早的防范疾病,也能帮助我们及时的发现疾病。而乙肝患者的规范治疗,对于防止乙肝转变为肝硬化以及肝癌的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
专家介绍:朱幼芙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从事传染病专业30余年。对各种传染病尤其是病毒性肝炎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兼负责肝活检组织病理诊断工作。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肝脏病杂志》特邀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函评专家、广东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