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讲究对症下药,慢乙肝的治疗也不例外,但是要想对症,必须先认清病情,而恰恰有的患者却对此还存在很多误区。门诊经常遇到部分患者因为就业或其他原因要求转阴,天天闷闷不乐,不该抗病毒的患者自己已经用了许久抗病毒药物但疗效不佳要求换用所谓更好的抗病毒治疗方案等等;病急乱求医不可取,作为患者要认识到目前慢乙肝治疗的局限性,并非每一个HBV感染者都要立即治疗,有的患者只需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定期观察随访,而不必用药。作为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也要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情况,对于如何用药,并非一概而论,患者的年龄、性别、生活习惯及工作环境、家庭因素、是否合并其他疾病等等都要考虑到,还要考虑患者的免疫状态,乙肝治疗就像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进行精心的个体化设计。
在第13届亚太临床微生物暨感染病会议的慢性肝炎患者优化治疗论坛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病中心主任、家庭医生在线肝病频道主编侯金林教授指出,对于慢性乙肝个体化治疗,基于干扰素(IFN)的治疗包括基线特征指导的治疗(BGT)与治疗应答指导的治疗(RGT),基于核苷酸类似物(Nuc)的治疗包括初始治疗药物的选择与疗效欠佳患者治疗方案的优化。
侯教授指出,基线因素可以影响治疗应答。基线具有较低的乙肝病毒(HBV)DNA和较高的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的患者,选择任何治疗方案疗效均较好。不同基因型患者对IFN之类的应答情况不同,疗效A型>D型,B型可能>C型,亚洲患者常见基因B型和C型。
对于RGT,改进治疗策略可提高慢性乙肝个体化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慢性乙肝个体化治疗推荐使用的Nuc特性为:具有高效抗病毒作用,可快速达到HBVDNA检测不出;高耐药屏障维持HBVDNA测不出;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HBsAg血清学转换率;对于代偿性或失代偿性慢性乙肝患者均有良好的耐受性。因而,所有指南均推荐,对于初治患者选择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酯。
根据HBV路线图策略,慢性乙肝个体化治疗24周时评估疗效的早期预测因素,如患者为理想应答,则治疗策略不变,延长监测间期;如患者为应答不充分或无应答,则须加药或改变治疗药物,缩短监测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