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是由于感染了乙肝病毒而引起的慢性肝病,乙肝病毒不仅危害人体健康,还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困扰。因此,乙肝治疗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之一,而乙肝病毒比较顽固,乙肝治疗存在一定难度,乙肝治疗过程中切忌盲目停药不仅不利于乙肝病情恢复,还可能导致病情复发。
乙肝擅自停药酿悲剧
在临床治疗中,不少患者存在认识误区,有人认为得了乙肝就得终身服药,有人认为转氨酶正常或者达到病毒抑制就可以停药。专家表示,慢性乙肝患者存在免疫缺陷,以致病毒在体内持续存在难以清除。
据研究调查表明,许多乙肝患者明确提出不愿终身服药的意愿,甚至有些患者在咨询专家时提出“是药三分毒”,“害怕药物影响胎儿,希望近早停药以便怀孕”的问题。
另外,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发起的公益项目“希望家园”的一份研究数据也表明,在对2011名慢乙肝患者的追踪访问中发现,服用抗病毒药物5年内,高达36%的患者停药,其中,未经医生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停药的患者占到59%。
有研究显示,40%的患者疗效欠佳是由于依从性不高造成的。专家表示,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慢乙肝是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患者的依从性至关重要,规律性的随访有时候甚至要比选择一种正确的药物作用还要重要。定期随访一方面能够及时了解和评估抗病毒疗效,尽早干预,尽早调整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终治疗目标;还能够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用药的安全性;第三,定期随访可以加强患者和医生的沟通,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并帮助他们树立长期治疗的信心,维持患者良好的依从性。
2010年新版《中国慢乙肝治疗指南治疗》指出:对于治疗期间的患者每3-6个月进行随访1次,进行病毒学指标、生化学指标、及根据病情所需的其他指标的检测。停药的患者也一定进行规律随访,以便医生能在第一时间内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给予及时治疗。2010年新版《中国慢乙肝治疗指南治疗》指出,停药后半年内每2个月随访1次,以后每3-6个月随访1次,至少随访12个月。随访期间如有病情变化,应缩短随访时间。
慢性乙肝治疗分3个终点
目前治疗的药物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口服抗病毒药物,通过抑制乙肝病毒复制而降低病毒量,但停药容易复发;二是干扰素类药物,可直接抑制病毒复制,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帮助提高机体免疫,达到持久免疫控制状态。
最新版欧洲肝病研究学会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治指南》指出,慢性乙肝的治疗分为3个终点:仅维持病毒学应答为可接受的终点;实现停药后持久的e抗原血清学转换(即实现“持久”的免疫控制,就是俗话说的持久的“大三阳”转“小三阳”)为满意的治疗终点,这是指南强调的实现停药不复发至少要达到的治疗终点;达到停药后持久的表面抗原清除/转换(即临床治愈)则是理想的治疗终点。
两大类治疗药物都可达到第一个终点;要达到第二个终点,长效干扰素实现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比例要高于口服抗病毒药物;在达到第三个终点方面,干扰素特别是长效干扰素更具明显优势。
慢性乙肝治疗能否停药,取决于采用哪种治疗方案以及患者对治疗的应答情况,这需要医生与患者的配合,提高患者依从性对于乙肝日后的康复有一定的意义。那么乙肝患者何时可以停药呢?
乙肝实现停药的标准是什么?
对于e抗原阳性患者如果实现了双达标(病毒检测不到和e抗原血清学转换),巩固治疗一年后,就可以停药。
对于e抗原阳性的患者,在间隔至少6个月的两次检查中,均显示e抗原血清学转换和病毒检测阴性,即实现临床上的双达标,巩固乙肝治疗一年后,就可终止治疗。
对于e抗原阴性的患者,如连续三次、间隔至少6个月的检查中,病毒检测均显示阴性,则可以考虑停止治疗。这类患者一般年纪较大,感染时间较长,治疗难度较大。
乙肝停药标准很重要,如果在不该停药的时刻停药了,会导致病情反弹,甚至比治疗前的状况还要严重。临床上,乙肝停药标准是病毒必须是10的三次方以下,此外还要看e抗原阳性变成e抗原阴性,我们叫血清血液转换,转换以后最好再用一年以上再停药,就不大容易反复了。乙肝的治疗是一项长期坚持的过程,乙肝的合理用药对于疾病的预后有很大作用,乙肝用药除了不可擅自停药外,还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大三阳”转为“小三阳”是关键
要实现2010版《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目标,必须把握抗病毒治疗的关键点——e抗原血清学转换。即平常说的实现由“大三阳”(e抗原阳性)转变为“小三阳”(e抗原阴性,e抗体阳性)。“这是慢乙肝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临床节点。也是抗病毒治疗的停药指征之一。”专家指出。
“目前临床上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患者中有八成使用核苷类似物药物,已上市的四种核苷类似物中,替比夫定具有较高的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解放军302医院的张鸿飞教授解释说,各类药物的中国注册临床试验的一年结果显示,替比夫定e抗原血清学转换率高达25%,治疗3年时有42%的患者可实现e抗原血清学转换。
一项由中国、韩国、台湾2499位乙肝患者参与的,针对亚洲患者的研究结果也显示:对于亚洲常见e抗原阳性患者(基线转氨酶≥2ULN,乙肝病毒<9log10患者),服用替比夫定治疗2年后,77%患者乙肝病毒DNA检测不到,高达47%患者获得e抗原血清学转换, 再经巩固治疗后还有机会停药。
治疗时机最重要
如何把握抗病毒治疗时机,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显示:越早实现e抗原血清学转换,患者发生肝硬化、肝癌的风险越低。2007年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肝脏》上的一篇文章显示:一项长达27年的研究结果表明,40岁以前实现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患者其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远低于40岁以后实现e抗原血清学转换的患者。这些材料均显示,尽早实现e抗原血清学转换对于实现患者的长期治疗目标起着关键的作用。
对于治疗时机的选择,专家表示,医生在为慢乙肝患者选择治疗方案时,首先应该把握好治疗时机。如果应当进行抗病毒治疗而没有及时治疗,会导致病情的延误;而如果患者还没有到治疗的时机就进行治疗,那么药物的效果往往会大打折扣。
另外,专家特别强调,治疗慢性乙肝,只能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不能使用所谓的偏方,如果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将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损失。
综上所述,乙肝患者的治疗是重中之重,乙肝患者采用规范化的治疗对于肝病日后的康复有很大作用。乙肝用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长期进行,不可擅自停药,此外,乙肝患者应当定期随访与检查,定期随访与检查有助于观察病情变化,以及时进行应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