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承担着人体中蛋白质、脂肪与糖等物质的复杂的新陈代谢,分解与转化有毒物质,合成与分泌胆汁等功能。
常见的肝功能项目包括胆红素、酶、蛋白质、凝血功能等指标
1、胆红素异常:生成增多、处理与转运障碍、排泄障碍。具体有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等。蚕豆及制品、部分药物、代谢异常综合征等可导致溶血性黄疸。
病毒、中毒、药物、免疫、心衰、缺血、缺氧等可以导致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毛细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肝内肝管、胆管结石、炎症、肿瘤等易造成阻塞性黄疸。近年来我们发现一些既往少见的黄疸如:妊娠相关性黄疸、甲亢相关性黄疸、缺血性黄疸、先天代谢异常性黄疸、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炎、肝衰竭所导致的黄疸。
2、酶异常:肝内的酶约近千种,用于临床诊断者约数十种。酶异常原理:肝细胞炎症、坏死、线粒体损伤或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肝癌时也可能肝癌细胞对酶的生成亢进或癌组织坏死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癌组织侵润破坏或压迫胆管致梗阻等。
常见酶异常项目及原因有以下这些:
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异常及原因:肝细胞炎症、肿胀、坏死、细胞通透性增高;心肌炎、心肌梗死;外伤后骨骼、肌肉损伤,该型ALT异常在感染科、消化科多见。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异常及原因:肝细胞严重坏死或破坏时,如肝硬化、肝癌、酒精肝、药物性肝炎;心肌损害或缺血缺氧时;多发性肌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肾炎、胰腺炎、胆囊炎、肺炎、心衰等。
谷氨酰转肽酶(GGT)异常及原因:显着升高(10倍以上):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胰腺癌、胆道阻塞、药物中毒性肝损害;中度升高:见于急、慢性肝炎、胆汁淤积、酒精性肝硬化、心梗死等; 轻度升高 :见于肝硬化、脂肪肝、胰腺炎、巴比妥中毒、正常妊娠等。
碱性磷酸酶(ALP)异常及原因:生理性升高:妊娠期妇女、骨骼生长状态的婴儿期至儿童期;病理性升高:肝炎黄疸上升期可轻中度升高,淤胆型肝炎时ALP可显着升高,梗阻性黄疸时此酶显着升高,癌性梗阻较结石更明显; 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时,ALP升高明显,当无黄疸临床疑为肝癌时而ALP升高,此酶参考价值就更大;肝脓肿、肝结核也可见该酶升高;骨骼疾病、甲旁亢、白血病等全身性疾病。
乳酸脱氢酶(LDH)异常及原因:可见于肝炎活动期、急性心肌梗塞、急性白血病、恶性贫血、肾梗塞、肺梗塞、肠梗阻、肌炎、恶性肿瘤、肌营养不良。
3。蛋白异常:血浆蛋白差不多都在肝脏制造,所以其动态变化能反映肝内蛋白质的合成与分解状态,测定及分析血浆蛋白质的成分及变化,能反映肝脏蛋白代谢的功能。
白蛋白降低见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代偿期或失代偿期、重型肝炎、营养不良、慢性胃肠道疾病、慢性感染性疾病、恶性贫血、高热、恶性肿瘤、糖尿病、甲亢、肾病综合征、妊娠晚期等情形。
球蛋白升高见于:
慢性中度以上肝炎、肝硬化、网状内皮系统及免疫系统疾病。
白球(A/G)比值:该值单独看不一定有多大意义,但结合A及G的定量测定分析,价值更大。如A下降,G升高,A/G小于1.5,则可以称之为倒置,对肝硬化及重型肝炎预后判断价值大。如果A及G均高于正常值,也可能比值小于1.5,则对慢性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的预后判断意义就不大了。还有部分免疫低下患者,G非常低,其比值不会小于1.5,但其预后往往不好。
如何处理?
肝功能检查对肝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参考价值,但还没有一项实验能全面反映肝脏情况,原因复杂,而且可能有多种原因影响及相互影响,少部分原因不明,因此要由传染病专科医师综合各种检查结果仔细分析,科学处理。
处理方面有以下建议:
1、病因处理: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应按相关“诊疗指南”进行抗病毒治疗。脂肪性肝病因控制体重、运动及控制高脂、高糖饮食及戒酒等。
2、护肝治疗:保护肝细胞、抗过氧化、解毒、改善肝脏微循环、抗炎等。
3、对症治疗:利胆、促进代谢、降酶、调整饮食结构,适当血制品支持等。
4、积极预防:科学饮食、加强锻炼、安全注射、正确接种肝炎疫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