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酒精肝应该采用有效的预防措施,了解酒精肝的引发的原因对于酒精肝的预防意义重大,那么酒精肝病因都有什么?。
酒精肝发病原因
酒精80%~90%在肝脏代谢。经过肝细胞浆内的乙醇脱氢酶的催化,氧化为乙醛,再经乙醛脱氢酶催化转成乙酸,最终形成二氧化碳。在乙醇氧化过程中脱下大量的氢离子与辅酶Ⅰ结合。辅酶Ⅰ被还原成为还原型辅酶Ⅰ,则使其与辅酶Ⅰ的比值上升,从而使细胞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变化,造成依赖于还原型辅酶Ⅰ/辅酶Ⅰ的物质代谢发生改变,而成为代谢紊乱和致病的基础。
同时乙醛对肝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乙醛为高活性化合物,能干扰肝细胞多方面的功能,如影响线粒体对ATP的产生、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排泌、损害微管使蛋白、脂肪排泌障碍而在肝细胞内蓄积,引起细胞渗透性膨胀乃至崩溃。
由于酒精被氧化时,产生大量的还原型辅酶Ⅰ,而成为合成脂肪酸的原料,从而促进脂肪的合成。乙醛和大量还原型辅酶Ⅰ可以抑制线粒体的功能使脂肪酸氧化发生障碍,导致脂肪肝的形成。
酒精引起高乳酸血症,通过刺激脯氨酸羟化酶的活性和抑制脯氨酸的氧化,而使脯氨酸增加,从而使肝内胶原形成增加,加速肝硬化过程。并认为高乳酸血症和高脯氨酸血症,是可作为酒精性肝病肝纤维化生成的标志。
酒精肝发病机制
近年证明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
1、游离脂酸进入血中过多。
2、肝内脂肪酸的新合成增加。
3、肝内脂肪酸的氧化减少。
4、三酰甘油合成过多。
5、肝细胞内脂蛋白释出障碍。
目前认为酒精对肝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是脂肪肝的主要原因。
酒精性肝炎的发病机制近年证明有免疫因素参与,且有重要意义。目前认为肿大的肝细胞不能排出微丝(filaments)且在肝细胞内聚积形成酒精性透明小体,并引起透明小体的抗体产生。自身肝抗原和分离的酒精透明小体,可以刺激病人淋巴细胞转化和游走移动抑制因子(MIF)活力。
酒精性肝硬化可以查出自身免疫性特征的天然DNA抗体,和肝细胞膜产生IgG和IgA抗体。这些抗体能被肝浸液吸附。
近年证明酒精和乙醛可以改变肝细胞膜抗原,并非由乙醛的毒性直接作用于肝细胞膜。
轻度的酒精肝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也有一些患者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了解酒精肝如何形成的,究竟酒精肝病因是什么呢?下面就来关注一下酒精肝的症状吧!
酒精肝虽然危害性巨大,但想从症状上进行早期预防发现有一定难度,因为酒精肝早期一般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只有随着病情的继续发展,继而出现一些消化系统和肝病的指征。如未采取有效的措施,病情将继续恶化加重,逐渐会出现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以及发生肝硬化。虽然酒精肝发病隐蔽,但是只要细心检查也会发现蛛丝马迹。
那么,酒精肝病因是什么呢?我们在了解一下酒精肝病理变化。
从整体酒精性肝病的发病而言,酒精肝只是酒精性肝病早期出现的一种疾病,或者说属于酒精性肝病的一个病理阶段,若继续发展会发生肝细胞的炎症,以及肝脏纤维化,肝细胞坏死等病理变化。这主要与酒精(乙醇和乙醛)对肝脏的直接毒理作用,以及伴有的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乙醛(高活性化合物)干扰肝细胞功能,损害微管,使蛋白、脂肪排泌障碍而在肝细胞内蓄积,乙醇、乙醛被氧化时,产生还原型辅酶Ⅰ,阻碍肝脏释放蛋白质,抑制糖原异生作用,阻碍维生素的利用,促使和导致脂肪肝的形成;乙醇可阻碍硫胺等向活性型转变或阻碍其利用,最终加速导致肝细胞的脂肪浸润、炎症、坏死。而且酒精引起的高乳酸血症,通过刺激脯氨酸羟化酶的活性和抑制脯氨酸的氧化,可使脯氨酸增加,从而使肝内胶原形成增加,一些炎性细胞因子和乙醇、乙醛的毒性作用可使肝星状细胞、肝细胞、枯否细胞活化,分泌一些细胞外基质,加速和促使肝硬化形成。
以上就是专家介绍的酒精肝病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专家提示由于酒精肝的症状不是十分明显,发现酒精肝的难度很大,因此只有从酒精肝的引发原因进行有效的预防才是减少酒精肝危害的最佳方法。
更多脂肪肝文章推荐:
为你揭秘导致脂肪肝的4个神秘“面具”
脂肪肝自测 轻度脂肪肝的症状表现你清楚吗?
脂肪肝的发病人群和治疗的三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