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肝病大国,乙肝病毒携带率已高居全球第一。有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约有1.2亿人携带乙肝病毒,其中有3000万慢性乙肝病人。全国乙肝病毒感染率为9.75%;也就是说,每10人中就有1人携带乙肝病毒。此外,脂肪肝患者、酒精性肝病患者逐年增加,肝癌发病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
1.肝病分哪些类型——
1)病毒性肝炎
有甲乙丙丁戊肝等五种类型。其中急性甲肝和戊肝是由于饮食、饮水不洁,生食肉食或生猛海鲜造成。乙肝、丙肝和丁肝主要经血和血制品、母婴、破损皮肤和黏膜及性接触传播。
2)药物性肝炎
日常生活中遇到头痛脑热,大家都喜欢自己备用一些消炎药或是“败火”药。但几乎所有药物都有正反两方面作用,包括中药,乱用或滥用药物都会造成肝脏的损害,肝脏成为各种药物伤害的第一器官。
3)酒精肝
每天摄入酒精30克就可导致酒精肝。酒精摄入量越大,发生酒精性肝病的危险性越高。除饮酒量外,不同的饮酒方式,如空腹饮酒或将不同种类的酒精饮料混合饮用,可增加酒精性肝病发生的危险性。
4)脂肪肝
脂肪性肝病可由多种因素引起,但临床上,80%~90%的脂肪性肝病与饮食不当和营养失调有关。因此,调整饮食,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同时加强体育锻炼,这是预防和治疗脂肪性肝病的重要措施。
${FDPageBreak}
2.哪些药容易伤肝
药物性肝损伤在临床上越来越多,以解热镇痛药、抗生素和降糖降脂药引发的最为多见。有资料统计,目前有500多种药物可引起肝脏损伤,表现为用药1至4周后出现厌食、恶心、皮肤瘙痒、黄疸等肝炎症状并伴有肝功能异常,多数患者停药后能逐渐恢复,但严重的药物性肝损害也会引起重型肝炎,危及生命。目前常见的能引起肝损害的药物主要有阿司匹林、乙酰氨基酚、保泰松等解热镇痛药;红霉素、螺旋霉素、异烟肼等抗生素和抗结核类药;优降糖、糖适平等降糖降脂类药:口服避孕药、抗甲状腺药物等内分泌用药以及部分抗肿瘤药。另外,部分中药也具有肝毒性,如黄药子、麻黄、苦楝(川楝子)、关木通、菊三七、鱼胆、雷公藤等。
专家提醒:慢性病长期用药一定要严格遵照医嘱,不要道听途说轻信广告,自己随便买药服用,也不要擅自改变服药剂量,服用的药物不宜种类过多,最好将中西药物分开服用。对那些需要服用非处方药患者,平时应注意了解自己是否对某些药品过敏,并尽量选择对肝脏损伤小的药。
3.保健品伤肝更要提防
任何药都是双刃剑,药补总不如食补。如果需要服用保健品、营养药,要切忌多品种、大剂量、长期服用。肝脏是药物浓集、转化、代谢的主要器官,尤其是口服药物由胃肠吸收后即进入肝脏,在肝内的浓度较血液及其他器官中高。由于药物及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或机体对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容易对肝脏造成损害。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近年来因滥用药物导致的药物性肝损害病人越来越常见,已经占成人肝病患者的10%以上,而危及生命的暴发性肝损害则有1/4是药物所致,还有一些肝病患者是因用药不当导致肝病迅速恶化。
现代人保健意识很强,市面上各种保健品、营养药也层出不穷,每天服用3种以上保健品、营养药的人非常多见。实际上多数人通过正常饮食,身体内的各种营养素并不会严重缺乏,这种情况下每天大剂量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多数不能被有效吸收,要经过肝脏代谢分解排出体外,无疑大大增加了肝脏的工作量。而铁剂、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和D摄入过多不能排出体外,还有可能蓄积在肝脏导致肝硬化、肝脾肿大等中毒反应。另外,由于我国保健品审查测评制度尚不健全,部分违法保健品还可能添加一些药物成分,盲目长期服用对肝脏的伤害可能更大,尤其是一些减肥、减脂、降糖、保肝类保健品一定要慎重服用。
4.别盲目服药保肝
在我国肝病患者特别是乙肝等难以完全治愈的病人,将治疗希望寄托于药物而滥用药的现象非常普遍,约60%的病人都私下吃过中药汤剂和各类保肝药物。殊不知,那些所谓“民间高手”“祖传世家”开出的药方用药剂量普遍超标,用药的科学性也很难保证,不但增加了肝脏负担,有些还是肝毒性药物,既延误医治又加重了病情。另外,肝病病人滥用保肝药会增加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会干扰正规用药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专家提醒:肝病的用药非常讲究,一方面用药要保护肝细胞,促进肝细胞的再生,或改善肝内微循环,减少纤维化;另一方面要避免加重肝脏的负担,防止肝脏进一步损害,避免药物对肝脏的毒副作用。有经验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在疾病的不同阶段精选药物促进肝细胞修复。肝病患者在用药时要特别注意不擅自停用或改剂量服用应长期服用的药物,也不能自行加服其他药物。如希望服用补品或其他治疗药物也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一旦发现患有其他疾病,治疗用药时也应征求肝病医生的建议。